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6章 1980年的第一份畅销歌单(1/4)

作者:如意键盘
头戴一顶鸭舌帽的陈主任,看起来个头不高,一件浅灰色的猎装毛呢大衣,搁在这个年代还是挺显眼的。

“江记者比传说中的还要年轻啊。”陈主任自打落座之后,一双眼睛就没有离开过江山。

今天的江山特意捯饬了一下,翻出了去年去日-本时电视台给集体订做的藏青色呢大衣。

这玩意一穿上身,足足被江妈夸了一个早上。

“传说?”江山听乐了:“我如今也有传说了。”

“什么传说,”朱逢博将点单递回给服务员:“他那是听我传的话,今天这顿咖啡呀,其实就是陈主任拜托我约的。”

“对,”陈主任点了点头:“说来也是巧了,前阵子我们厂的几个领导,还在纳闷《蔷薇处处开》的磁带怎么说火就火成了这样,刚好昨天就听见朱老师提到你了。”

江山一听,只觉得:“那还真是巧了。”

“说起来啊,最初廖明祖把磁带运到浦江的时候,就是联系的我们厂,才将磁带摆进了新华书店的唱片柜台。”

在那个时候,陈主任还同情过廖明祖。

只觉得对方和自己一样,都在为产品的销路犯愁。

“你看看这才过了多久,太平洋的磁带居然就畅销成这样了,”从业这么多年,陈主任还是第一次见到排队购买音像制品的奇观:

“我那天就在南—京路上的新华书店里看着,同样是朱逢博的歌曲,群众们愣是放着两、三块钱一张的唱片不要,宁愿排队也要去买7块钱一盒的磁带。”

陈主任的一席话,说得朱逢博都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了。

打进入这一行开始,自己的每一首歌几乎都在中唱厂灌过唱片。

但论销售数量,还从没有哪张能卖得过自己的这盘磁带呢!

“其实也不光是朱老师的唱片,”陈主任叹气道:“这几年无论是谁的歌都不大好卖,但是吧,我们这么大的厂子,不开机不生产新产品也是行不通的。”

期间,每一首饱含时代特色的歌曲面世后,中唱社立马就得生产出规定数量的唱片。

至于能不能卖掉倒不用操心,反正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拨款承担。

但改开之后,面对一家家国企的改革,中唱的领导班子也开始坐不住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陈主任说道:“厂里也在考虑引进磁带灌装线的事,但一套机器的价格可不是闹着玩的,再听说太平洋从香江回撤的消息,厂里就更不敢动了。”

江山明白,其他人或许不会知道《蔷薇处处开》在香江的真实经历,但中唱社的领导肯定是了解的。

“那您今天来找我是为了……?”直觉告诉江山,中唱社的库房里,一定早已堆满了历年的滞销唱片。

与此同时,谷健芬和朱逢博也互相对视了一眼。

好嘛,刚办完磁带的事,唱片的活又来了。

看来著名女高音的歌曲,也不见的就畅销啊!

“江记者不瞒你说,”陈主任的确不想瞒:“去年厂里录制了一批《朱逢博演唱会》的小薄膜唱片,虽然音色差点,但价格经济实惠。”

(薄膜唱片,一种聚乙烯材料压制而成的简易唱片)

江山好奇道:“多少钱一张?”

“小盘5毛,大盘8毛。”

“这么便宜?”

“就这么便宜还没人买呢!”

“嗯,”江山点点头:“那您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什么原因?”

中唱厂自然也分析过这个问题,陈主任虽然不敢确定,但还是试着说道:“难道……是因为歌曲的选择出了问题。”

“可不就是这个问题嘛,”

江山毫不客气的指明:

“我当初之所以敢力劝廖经理把磁带撤出香江,就是因为仔细分析了《蔷薇处处开》里的歌。”

它要也是像朱逢博演唱会上的那些歌,江山根本就不会接下这活。

一张专辑的问世之初,为什么要大肆炒作其中的主打歌?

还不是因为歌能带人,而不是人能带歌。

伱别说一首歌能带动一盒磁带了,很多人靠一首歌都能富一辈子。

“您想啊,”江山必须要让对方重视这个问题:

“如今内地到处都在流行邓丽君的歌,一盒走私磁带20块都有人收。

《乡恋》为什么火,李谷壹又为什么会被唤做李丽君,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歌的类型。

但相比《乡恋》,《蔷薇处处开》的整盘系列都和邓丽君的歌撞型。

特别是这首主打歌,邓丽君的磁带里还录过。

这盘磁带搁香江的确不怎么显眼,可要拿回内地还不受欢迎,那才奇了怪了呢。”

“听你这意思,还真是选歌的问题了?”

“任何一家唱片公司都不能保证每一张专辑都能畅销,”江山如实说道:“但只要是一家成功的音像公司,他都会遵循一个法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