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来自国内的约稿(1/2)

作品:《香港小亨

1980年10月1曰。

来自燕京的一行人风尘仆仆的来到了香港。

这些人,有张少杰认识的巴金,更多的是陌生者。

“巴老先生,您怎么又来香港了?”对于巴金的到来,张少杰有点诧异。

巴金指着身边的几人,笑道:“受委托而来!这边的几位是人民出社的编辑,才是找你的正主呢!”

巴金介绍后,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向张少杰握:“你好,张少杰先生!我姓邱,是燕京的人民出社的编辑!”

张少杰和邱编辑礼貌握,道:“你好,邱编辑!不知道,你们不远千里,来找我有何贵干?”

邱编辑说道:“张少杰先生,你的《大国崛起》在中国引发了很大的反响,经过国务院特批,人民出社受命,前来商议引进出。不知道你是否有意与人民出社合作?”

张少杰一震,难以置信道:“在内地出?!”80年代初,虽然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开始到各国进行文艺交流。但是规模还是太小,尤其是中国每年引进的境外作品,数量还是太少。港台属于资本主义地区,放在改革开放之前,与港台之间别说是文化交流,哪怕是写信,也被怀疑是出卖情报的间谍。

改革开放之后,沿海地区与港台之间的交流开始频繁。但是主要是局限于香港、台湾的商人在内地投资办企业。文化方面的交流,则是非常的缺乏。

邱编辑微笑道:“随着国内与香港文化交流,会有越来越多的香港作品,被引进国内出的!”

《大国崛起》这样的书,未经过正式出,已经在国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可以预期,正式出时候,肯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效益。

而其实,政斧的文件其实仅仅是明确提出解禁《大国崛起》,允许在国内出,却并没有明确指出,一定交给人民出社出。

人民出社,第一时间赶来香港争取《大国崛起》,就是为了迅速赶在其他出社前头,将这部很有大红潜力的图书,内地出权拿到!

张少杰忽然道:“稿费按照什么标准结算?听说,内地出稿酬支付是吃大锅饭,很多作家有的卖几十万本书,出社给的稿酬,却和卖的很差的作者稿酬差不多”

“张少杰你的书在香港是按照税制度分成稿酬的,对吧!我们也可以给你20%的税!”人民出社的编辑豪爽说道。

张少杰点头道:“这样的分成,我是赞成的。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内地出相关政策、法规,还是比较混乱的,连权保护法都没有,如何作品被盗后作家的损失?”

人民出社编辑笑道:“权保护法,将来肯定是会有的。不过《大国崛起》的出,您不用担心盗!到时候,宣传部、文化部的红头文件,禁止其他非授权单位,私自盗、印刷《大国崛起》!”

现在国内的法律不健全,也只用用红头文件这种权宜之计。

张少杰闻言,表示比较满意这种答复。

与后来的私人盗商铤而走险,制作盗文艺作品不同。在80年代,内地根本没有权法,各大正规的出社也纷纷盗、盗印图书。比如,金庸的,在80年代就被几十家正规出社争相印刷、制作盗,销售过数亿册的盗书。那些年头,盗书是有恃无恐的,因为,国内的法律上根本没有权相关的条例!

直到87年,实施的新《民法通则》才开始出现权保护原则。而到89年,国内才开始正式通过了《权法》。

不过,人民出社的来头很大,直属中央,可以和宣传部、文化部商量,发红头文件给各大地方出社,禁止盗行为。想必,敢于顶风作案的地方出社,应该是不多的吧?

——————————巴金和人民出社一行人,来到香港,准备在香港停留三天。

张少杰作为东道主,自然也是殷勤招待一番了。

上次见面时,张少杰提到的伤痕文学的对于社会的危害姓。

巴金回国后,经过实际的调查,确实有所触动。

这次来港,巴金主动向张少杰说道:“少杰的观察力确实透彻,原本我认为,伤痕文学不外乎是反思、追忆。但是实际却不仅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伤痕文学中,弥漫着仇恨,报复社会的情绪,这些情绪逐渐扩到文艺青年群体。伤痕文学演变成这样,确实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张少杰一针见血道:“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十年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体面和尊严遭到践踏,使得教授、专家、文艺家,心理扭曲之极。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香港小亨 最新章节第171章 来自国内的约稿,网址:https://www.xddxs.org/51/51309/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