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携手红尘 第二章 天下第一鲜(1/2)
作品:《风倾城之莫西北的江湖》嘉靖五年初京城街头处处冬雪未消一家店面不大但名头不小的店悄悄开在了闹市街上的行人远远就能看见小店悬挂的写着天下第一鲜五个金漆大字的牌匾。
天下美味何其之多究竟是什么能被叫做天下第一鲜?很多百姓尽管天天路过但是只是怀疑的往小店内看一眼。
小店内的布置得很古旧没有什么耀眼醒目的摆设只有几张原木的桌椅许是坐过的人多了桌椅上都有一种被岁月浸染得暗中透亮的感觉。店内也不见伙计只有一个须皆白的老人每天趴在门口的柜台前翻一本不知什么内容但是书页泛黄厚厚实实的书。
日子也许就要这样一天一天过去街上来往的人再多也只是向从没有客人的小店内张望一眼就走直到有一天中午经过时一阵从未闻过的奇异醇香扑面而来。
店内须皆白的掌柜正在吃午饭一碗白饭一壶老酒配的是一碟子小菜小菜的样子很普通但是却没有人能说清楚那是什么。
终于有人忍不住走进店里询问老掌柜也不隐瞒直说他吃的就是天下第一鲜还当场请了进店的人品尝。
十天不到天下第一鲜名声鹊起京城很多百姓都津津乐道当年宋太祖南征北战之时生病不思饮食厨子绞尽脑汁炮制了一道清单小菜醇香四溢宋太祖一闻之下就食欲大开.更新最快.登基称帝后还亲自命名此菜为天下第一鲜的典故。
当然也很快有读书人站出来说。这个典故纯粹是牵强附会史书上从未记载过。肯定是胡编乱造但是却没有人能否认这天下第一鲜确实是自己从未吃过的美味。
于是天下第一鲜的小店。很快门庭若市因为这天下第一鲜是限量供应每每供不应求价格也从五两银子一小瓶被哄抬成十两银子买不到了。
只是这天下第一鲜究竟是用什么材料炮制的还是好几个月后才有一位走南闯北惯了地商人尝出味道颇似南边通县的文蛤。
却说这通县虽然守着紫琅山和长江但是自古交通不便。百姓的日子过得一直很艰难文蛤就是长江入海处沙滩盛产地一种贝壳通县的百姓自古就喜欢拾来做菜。或者腌制成文蛤酱。
文蛤味道奇鲜只是因为海鲜运输不易。虽然有唐一朝。文蛤曾经作为贡品但是如今。这美味最多也只能运到附近地姑苏少量贩卖而且价格不理想费心费力不过赚点小钱。
不过今年的情形就不同了菜花黄时通县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挎着篮子去踩蛤然后趁着鲜活赶紧送到岸边正高价收购文蛤制作各种文蛤产品的一排小房子里这排小房子的主人是外来地通县的百姓也说不清她是从什么地方搬到这里的只记得去年秋后的某天她忽然出现并在县里买了处大宅子然后不多时就开始收购各家秋天做了准备过冬时吃的文蛤酱。
文蛤酱虽然鲜美但是通县的百姓从小吃到大也早吃腻了二两银子十斤的收购价格也实在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有了银子就可以去买火腿、吃猪肉虽然鲜不过文蛤但是胜在平时很难吃到。所以尽管不明白有人收购这么多文蛤酱做什么但是通县的百姓还是毫不吝惜地拿出了家里的文蛤酱。
“二两银子收十斤然后不到三两的小瓶装你就拿出去卖五两银子莫老板你可真是奸商。”通县某处大宅内一个粗布衣衫却气质高华地年轻人在桌前拨弄算盘这大桶进、小瓶出的生意刨除成本和运费几个月里居然给某人净赚了几万两白花花地银子真是……
“想不到休问先生地手不用来弹琴而是用来打算盘也照旧这么灵活还能一心两用。”莫西北刚刚从外面回来听见休问的话哼了一声。
“其实我就是没想明白你放着江南四楼和京城春风如意楼那样每天大把赚钱地地方都不管我还以为你从此准备视金钱如粪土了没想到不到一个月你就又开始窝在这里算计这些小钱女人的想法还真让人琢磨不透。”休问叹了口气眉头紧皱神情似乎很苦闷。
“得了休问先生别跟我来这套我这个人就是铜臭到底了要是享受不到赚钱的乐趣就和人生吃不到美食一样让人痛苦。”莫西北耸耸肩并不看休问递过来的账本只挥挥手说“你看没错就可以了不知道你的梅儿姑娘今天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休问这回是彻底无语了莫西北就是莫西北三句话从钱到吃永远不变。
“你喜欢的菜总是少不了的。”门外已经有轻柔的声音接过了话头人未到梅花的香气已经到了。
梅儿是京城富刘家的庶出小姐虽然是庶出但因为自幼就以美丽娴熟名动京城加上她爹刘老爷视财如命早早就开下了天价聘礼的条件。而休问自幼落拓江湖身上除了一张琴外别无他物。
两个天差地别的人偏偏就在京郊踏青时一曲定情。
和所有才子佳人的故事一样休问上门提亲不果反被羞辱。刘老爷扬言他三个月内如果能拿出一千两黄金做聘礼就把梅儿许配给他。
三个月的期限只过了一个月休问遇到了莫西北而莫西北毫不犹豫的给了他一千两黄金。
只是彼时刘家已经收了礼部尚书家的聘礼。缘尽今生本以为缘尽今生却不曾想偏偏有人找到他许诺他接近莫西北留心莫西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倾城之莫西北的江湖 最新章节第三卷 携手红尘 第二章 天下第一鲜,网址:https://www.xddxs.org/48/4809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