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那些白银本都应该是我东瀛的!(1/2)

作品:《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太子没有发现什么吧?”

“孙义那狗奴才警告过了没有?”

成都府,青蜀宫。

李世民捧着竹筒的手小心翼翼,一边仔细的在竹筒封漆的位置检查摩挲着,一边还有些不放心的对着李君羡质问。

李君羡单膝跪在地上,来回快有近两月的蹉跎,让他比起之前都瘦削了一圈。

“启禀陛下,末将已经警告过了,另外百骑司此次行动都非常隐秘,一直躲着锦衣卫,并未被对方发现,至于人,也是在武功县堵到的,据孙公公所说,他是中途去了一趟岐州宝鸡县,才因而一开始和我等错过。”

“东西尚未来得及交给太子殿下,期间也未有人提前离开车队回京复命。”

李世民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一副劫后余生的模样,抚着胸口,喃喃自语。

“还好还好,好在是及时拦下了.......下去领赏吧。”

“是!末将告退!”

青蜀宫之中,李世民将竹筒摆在自己的桌子上,怔怔的望着它,一直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是在这一刻彻底的安定放松了起来。

整个人也是缓缓的靠坐在了太师椅上。

“呼.......真是惊险啊,好在补救及时......”

他心有余悸,不过这一次的事情却也让他有了教训,心里笃定今后若是再有孙义等人传来太子旨意的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对方全部的事情。

不能在这般冲动了。

正在李世民这边,沉浸在这种“死里逃生”的喜悦的时候,成都府刺史卢仕明却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在外求见。

接到通传后,迈步走入殿中。

“陛下.......”

“哈哈哈,卢刺史你来了,那信件之危解矣!”

李世民笑着向对方展示面前的竹筒,卢仕明一怔,随即拱手恭贺。

不过紧接着脸上又瞬间爬上忧虑之色。

“陛下,今日长安吏部那边忽而传来消息......”

李世民面容倏然一紧:“怎么了?”

卢仕明叹息一声:“吏部通知下官,从今年开始,剑南道所属官员政绩考察标准提高,甚至成都府下辖属官政绩,更是要求与长安及太原府、洛阳三所对标.......”

“陛下,恐怕这吏,在旁进行清点。

“做好记录工作,这些可是太子殿下都要看的.......”

几个从福冈港被调来的文吏纷纷颔首。

刘滔看着那一箱箱被装上船的银锭,眼中满是喜色。

这座矿的银矿石太好了,乃是绝对的富矿。

从正式开采至今,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已经炼制出来足足武大臣们,竟然一瞬间变得同仇敌忾起来。

右仆射杜如晦出列。

“太子殿下,此事非同小可,以潞国公他们此去东瀛所带的人手和工匠,却能够在短短三月时间内,为我大唐带回来足足八万两的银锭,那石见银山绝对储量恐怖!”

“老臣请奏,请太子殿下下令,设石见银署司及佐渡银署司,六部及御史台各处人手,令调动我大唐军队驻扎,大规模开采当地金银山!”

白花花的银子,在殿外射入的阳光的照耀下,直晃一众大臣的眼睛。

随着杜如晦出列请奏,众人也是纷纷附和。

李承乾微笑着,目光却是缓缓看向了一侧一脸苦瓜相的晋王李治。

后者注意到自家皇兄的眼神,幽幽叹息一声。

默默拿起笔,在自己小桌案上的册子上默默在记上一条。

“调集人手、海船,成立海外银署司......”

仅仅两天不到的时间。

由礼部下辖的新闻署负责的各大报纸,便纷纷以头版头条的方式,宣布了这个大唐的重大消息。

《大唐新报》:“登州留守海军舰队出海巡航,意外于海外岛屿发现储量极大的金山和银山.......”

《大唐日报》:“重大利好!根据户部推算,我大唐贞观六年白银储备有望突破470万两!”

“八格牙路!!!”

“砰!!!”

当这些消息连带着大唐的报纸,以不知具体的方式出现在东瀛苏我氏的家主桌案上的瞬间,苏我虾夷便气得瞬间将面前的桌案,砸的四分五裂。

面前一众苏我氏的家臣尽皆俯首跪地。

身体颤抖不已。

“搞什么鬼?我问你们,你们究竟搞什么鬼?!”

“大唐的舰队竟然从我们的出云国攫取了如此大的财富,老夫竟然一点都不知道!还要从大唐的报纸上知道消息!”

“八格牙路!你们平日里究竟都在做些什么?!”

不怪苏我虾夷大动肝火。

作为如今这个时代倭国的“京畿道”,飞鸟地区(后世奈良县)有着诸多复杂的事情,苏我氏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最新章节第446章 那些白银本都应该是我东瀛的!,网址:https://www.xddxs.org/422/42235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