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章 世兄有何良策?(2/3)

作者:无衣佩瑜
,怎知陛下究竟是何心意?马屁拍不对地方,可是会被尥蹶子踢上一脚的!”

“老田,你净会挑错,你倒是出个好主意啊!”牛继宗大大咧咧说道。田烨祖上虽是郡王,如今到他这一辈,已经降等成了伯爵,牛继宗没什么压力。

田烨回瞪一眼:“我若有法子,早说了!本朝降等袭爵,较之历朝历代之世袭罔替,已然恩泽浅薄,再过二三代,全都泯然于众!陛下却连这点时间也等不得,先是子弟做文官须得严格考察,已属过分,如今连子弟从军也要管。我且问,今后各族如何自处!”

说是“如何自处”,其实是说如何维持固有权势。四王八公极为相熟,彼此虽有利益冲突甚至不睦,但面对磨刀霍霍的崇盛帝,天然的站在一个阵营,说话也显露真意。

北静王微微一笑,道:“这才是正经议事的样子,大家各抒己见便好。世间之事,罕有两全之法,吾等也只能尽心而已。”

他看向面现思索之色的曹操,笑问道:“听说戴权出宫首日便来了宁府,可说了什么?”

曹操心下暗惊,看来这些人时刻关注宫里的动向,只是不知自家府里有没有对方的耳目?而且今后也该做些布置安排了,否则消息不通,太过被动。

“戴总管的确提及陛下有意筹建勋贵亲军,想要贾家表态支持。不过吾家自曾祖之后,已不在军中任职,族中子弟亦乏有从军之意者,贾某只得婉拒。”

众人将聚会地点选在宁国府,一是有贾珍丧礼之名,二是他家如今置身事外。未料到却也因此被戴权看重。牛继宗笑道:“这老狗出门莫非忘了戴上老花镜?眼光欠佳啊!”

众人皆失笑摇头。若宁荣二公犹在,贾家出面自会引的众人望风景从。而今除了那些散落各地的贾家旧部,谁还会听他家的话?

何况贾家族长新死,影响更为削减。若非众勋贵出手相助,贾蓉指不定就被皇帝随便糊弄,丢一个最末等的爵位给他。

水溶眼见众人插科打诨,说不出什么正经主意,知道他们是怕担风险,便将自己的想法说出:“诸位,其实未必需要筹建新军。京都现在便有武学,陛下若真是意在培养世家子弟,我等可一力主张——凡欲从军者,必须先入武学培养历练。如此,岂不比新建一军更为便宜,也省下不少国帑。”

他看向众人:“诸位意下如何?”

京都有东西武学,主要是给普通人提供一条考武举从而晋升之路。至于世家子弟,即便挂名其中,也未必会上课参训。

北静王此议看似回应了崇盛帝的要求,实际上完全斩断皇帝试图操控世家子弟人事任免的盘算。众人纷纷颔首:“殿下此议不错,族中颇有些不成材的,让他们去武学打磨几年,也是正经事。”

接着便商议如何实施。当然不是让北静王冲锋在前,如此动静太大,不好收场。

惯例则是先由某个微不足道的文官,上奏提议要将勋贵子弟纳入武学,为国家培养人才。而后众人上表赞同,如此显得顺理成章,而不会明明白白告诉被人,自己是在逼宫。

看他们毫不遮掩的商议,如何同皇帝争夺人事之权,却未曾认真思考过如何才能真正维护权势。这一切好似都是建在浮沙之上的楼阁,一但皇帝实力充足,掀桌子不玩儿了,这些人都得完蛋!

曹操故作懵懂:“听那戴总管言道,陛下有感于近年对外作战败多胜少,特意想出此法,意在为朝廷陪养人才。以武学取代亲军看似可行,届时陛下若要对武学改革,何以应之?贾某愚见,根子还在能否打胜仗。如若不能,总归是要变革,早些晚些罢了。”

众人听了曹操之言,不由沉默。不是他们想不到此处关节,只是无法可解——朝廷今日局面,问题不在于军头实力太强以致于威胁皇权,相反是太过朽烂,战力低下,导致对外作战始终难以获胜。

崇盛帝乃高高在上的帝王,很清楚皇权要得到维持必须分权与人。权势分了,当然要有回报。这帮老旧勋贵,占据紧要位置却百无一用,说白了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如何忍得!

战力低下的问题不是勋贵自己所能解决的,如果他们有祖宗领军北击、犁庭扫穴的本事,还怕崇盛帝设不设新军?

北静王看向曹操,讶异于他竟认真考虑解决皇帝的心病。转念一想,贾家已经全面放弃军权,不过在旧部中尚有些影响力罢了。作为局外人,的确不必太过在意,大可说些高谈阔论的话。

他笑问道:“世兄有何良策?不妨说来听听。”

初代北静王和宁荣二公情谊深厚,两家向来不以异姓视之,水溶称呼一声“世兄”,也是抬举之意。

曹操拱了拱手:“不敢称良策。贾某窃以为,今日局势危若累卵,外敌侵扰日甚一日,非有大变革不足以化解危局。区别无非是陛下操盘还是诸位自己求变。无论如何,不能容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