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恰尔诺百利的往事(2/3)
作品:《枪,芯片和拜纳瑞粒子》“我们边走边说,别列诺维奇先生,请带路吧。”>
在十几名护卫的簇拥下,三人步行走到外面。>
原来这是一座位于地下的掩体,走到门口,有护卫递过来两件防护衣,张一凡和先生一人一件穿好,避免外面的高剂量辐射。别列诺维奇对辐射抗性很高,不在乎。>
张一凡有些奇怪,扫一眼辐射计数器:“别列诺维奇先生,现在辐射强度已经到了370微西弗,大约等于每小时拍一次,你有半边身子是正常的,不要紧吗?”>
别列诺维奇道:“这要感谢先生了,他的神奇抗辐射药物让我免疫400微西弗以下的辐射。”>
“这么神奇?”>
这种药还有吗,给我来上一箱。>
先生微微摇头:“30年前的老型号,过了30年,也没有太大的改进,估计这条研究路线只能这样。它的副作用太强,到现在,我还觉得对不起别列诺维奇先生和他的聚落民。”>
“为什么?”>
先生面有忧色:“它有93%的几率导致不孕不育,而且,不可逆。”>
别列诺维奇爽朗地笑了,拍拍他肩膀安慰道:“没关系,老伙计,我管的严,凡是想生孩子的年轻人,谁都不许碰这个。在外头跑腿干活的,要么是罗撒丽亚和埃德温这样不指望要小孩的,要么是我这样的老家伙。30年前我能保住性命,已经满足了,看看那些因为辐射诞生的畸形儿吧,我可不想制造一个扭曲残破的家庭出来。”>
张一凡奇道:“你们两位30年前就认识?”>
“3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那一年,作为队医,跟着探索队,碰运气穿过了死亡风暴区,找到了一条危险的、来到32区的路。可是,刚发现一个大型聚落,就赶上了一场大爆炸——恰尔诺百利的4号反应堆炸了。”>
在这个黑暗荒芜的世界上,人类还侥幸保存着几座位于安全区的强大的城市,比如张一凡所在的赛斯特姆32区,再比如先生所在的8区。>
这些区域被庞大的被称为死亡风暴区的拜纳瑞粒子活跃区所隔离,任何通讯都无法抵达另一方。双方联系的唯一渠道是派遣探索队,尝试在拜纳瑞粒子不活跃时冒险穿过死亡风暴区。>
30年前,这家伙只有十七八岁吧?能加入探索队,还能穿过死亡风暴区,这绝对不是运气二字可以搪塞的。>
“鑫海龙晟对核电很熟悉,一看冲天的蓝白色光线,再闻闻酸溜溜的空气,就知道是怎么回事。队长阻止了我们救援的想法,因为这是敏感时期,容易惹祸上身。十小时后,戈尔贡诺夫开始大量疏散斯诺皮亚季的居民,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是场灾难的开始。”>
别列诺维奇叹息:“我是第一批冲进火场的消防员之一,没人告诉我,这不是普通火灾。我们没有任何防辐射措施,很快,我和几个战友感到头晕、恶心,嘴里有金属味,有人开始全身浮肿。在离开火场返回消防队时,驾驶员已经撑不住了,消防车翻下山崖,醒来的时候,我见到了先生和他的队长。他们用抗辐射的特效药救了我和我的战友们。”>
张一凡道:“如果当初鑫海龙晟……不,带队的队长愿意公开这种药物配方的话,恰尔诺百利不会像今天这样难以收拾吧?”>
别列诺维奇生气了:“调查员先生,请注意您的措辞!外来的客人,有什么义务为主人的错误买单?”>
张一凡毫不在乎:“人。只有人,才是最终的收获。难道不是吗?”>
先生苦笑:“这种药抵抗800微西弗以下的辐射,没有问题。超过这个数,一样扛不住。”>
800微西弗约等于每小时拍一张光片。吃了这种药,在充满辐射的土地上行走没问题,带辐射的食物和水影响也不大(当然吃多了也不行),但是,反应堆附近的辐射强度远远超过800微西弗,能达到数万乃至数十万,据说4号反应堆炉心爆炸后,核燃料流进地下室,那个密闭的小环境里的辐射强度高达十亿微西弗!>
张一凡点点头:“原来如此。那么,别列诺维奇先生,你的聚落又是怎么形成的?”>
“戈尔贡诺夫为了避免给其他社团干涉造成借口,下令封锁消息。所有参加救火和清理行动的,除了还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都集中在一起,后来大部分人获得了自由,只有我这样进入核电站反应堆的仍然被禁足,或者说,软禁。”>
“软禁?在这儿?在这种高强度辐射的地方?”>
“他们收走了所有的辐射计数器,我们只知道这儿有辐射,但无从知道辐射剂量到底有多高。有专门的医疗专家来为我们进行手术,把腐烂的部分切除,改成人工肢体或器官,时间久了,我们自己也学会了,跟安装机械没有什么不同。后来呢,专家们死了,没人帮我们更换,我们就自己来;再后来,看守我们的士兵也死了,我们就自己拿枪,和各种变异生物作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枪,芯片和拜纳瑞粒子 最新章节第四十章 恰尔诺百利的往事,网址:https://www.xddxs.org/411/4119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