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发之前,丘处机写了一首诗,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他写道:“十年兵火万民悉,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索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极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到成吉思汗那里去,主要还是从拯救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因为当时蒙古、金、南宋之间连年混战,老百姓大量死亡,诗中写的千万中只剩下一两个人,虽然是夸张,但是,死了很多老百姓那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自己到成吉思汗那里去,劝他少杀人,就可以保全很多老百姓的性命。可以说,他是为了让老百姓保全自己的性命,才愿意不辞辛苦,到荒凉的蒙古地方去。这种“牺牲我一人,幸福老百姓”的情怀还是值得称赞的。

1219年腊月,丘处机带领尹志平、李志常等18位弟子从山东启程西行。次年2月20日,他们抵达当时蒙古统治下的北京城。这是丘处机重归故地了,当年,北京城还在金朝手里的时候,他在这里呼风唤雨,很过了一把“神仙”瘾。现在,虽然统治者换成了蒙古人,但是,老百姓还是那些老百姓。听说活神仙又回来了,当地官吏和老百姓纷纷前往卢沟桥迎接他。

卢沟桥里北京城有三十里路远,老百姓这么远来接他,可见宗教信仰力量的强大。除了那些信教的人来接他,那些不信道教的人也来了,因为当时有一种说法,只要有丘处机的字,蒙古人就不会杀他。因此,前来求丘处机题字签名的老百姓络绎不绝,他们希望得到丘处机的墨宝做护身符,免受蒙古大军的烧杀抢掠。

当然,丘处机对这些请求是有求必应的,因此,老百姓对他就更崇拜了,说他是救苦救难的活神仙。

丘处机到北京的时候,成吉思汗已经率兵前往新疆额尔齐斯河,准备攻打花剌子模国。丘处机眼见在燕京见不到成吉思汗,就写了一封《陈情表》,说自己年事已高,并无治国才能,希望成吉思汗西征回来之后再来拜见大汗。

这不是丘处机偷懒,而是有实际困难,这时候丘处机已73岁,一个73岁的老人,还要千里迢迢到西域,确实很困难,说不定,半路上就会死掉。

刘仲禄慌忙派人把丘处机的信给远在西亚的成吉思汗送去,告知大汗。成吉思汗听说这个“活神仙”要打退堂鼓,自己长生不老的愿望不是要落空了吗?不行,坚决不能答应,于是,成吉思汗赶快回信,要丘处机无论如何也要到西亚见他。

皇帝坚持,丘处机没有办法,于是不顾年迈体衰,踏上万里征途,向塞北高原挺进,开始了一年多的西行之旅。

刘仲禄安排丘处机和一批送给供成吉思汗娱乐的宫女同行。已经七十多岁的丘处机强烈反对这样的安排。他说:“我虽然仅仅是山中野夫,也不能和这样的旅伴同行。”刘仲禄尊重他的要求,于是派兵保护他师徒单独前行。

1220年5月19日,丘处机离开北京。

1221年3月,丘处机进入了戈壁沙漠和荒野的草原。这里和繁华的华北平原风光截然不同,只有衰草和丛丛的榆柳。

他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写道:“出沙陀,至鱼儿泺,始有人烟聚落……皆**白帐,随水草放牧。尽原隰之地,无复寸木。四望惟黄云白草。”

在这里,他看到了真正的蒙古草原风光。在河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没有一棵树木,草原上,分布着白色的蒙古包,蒙古包旁边,是搬家用的黑色的勒勒车。抬头远望,只有蓝天白云和无尽的草原。这景观对于初到蒙古草原的丘处机来说,是那样的神奇壮美!

4月1日,他们来到了成吉思汗的弟弟帖木格驻营地方。。在这里,他看到了蒙古贵族豪华的婚礼。“时有婚嫁之会,五百里内首领皆载马湩助之。帛车毡帐,成列数千。”几千辆装载衣物的车子和无数的帐篷,这个婚礼可真是奢侈豪华,无人能比。

4月30日,帖木格接见了丘处机,帖木格也想向他请教延年益寿之事。没成想,正当丘处机准备向他讲授之时,突然风雪大作,帖木格大惊,认为是自己想抢在大汗哥哥前面得知长生秘术引起了天怒,于是只好作罢。

帖木格给了他一百匹马和一百头牛,作为交通工具和食物,好让他去花剌子模国见自己的哥哥。

丘处机说,蒙古人没有文字,不懂得写字,一切全靠说话算数,特别重要的事情,他们就刻在木头上作为凭证。不过,诚实的蒙古人说过的话一定会遵守,绝不会耍赖。,而且,他们从来不反抗首领的命令。

1221年7月19日,丘处机到达成吉思汗后妃的帐殿,这就是西征的后方大本营。别看游牧民族没有城市,这个游牧宫廷气势还是非常浩大的,到处是车舆亭帐。丘处机见到了成吉思汗的嫔妃们,其中有有金国公主和西夏的公主,她们争先送礼物给他。。

停留了十天之后,1221年7月29日,丘处机离开帐殿向西南前行前行。8月14日,他们到达了成吉思汗的后勤基地。当地长官“镇海相公”告诉丘处机说,成吉思汗急于要见到他。为了加快行进速度,镇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成吉思汗家族是如何打到欧洲的蒙古西征纪实 最新章节52,网址:https://www.xddxs.org/41/416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