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2章 最经典的最管用的广告词(1/3)

作者:如意键盘
第352章 最经典的≠最管用的广告词

“让我们驾着东风,奔向四个现代化。

东风、舒适、安全、可靠。

与东风一起,驶入成功的道路……”

一间宽敞明亮、质朴无华,但一看就不一般的办公室里。

坐在天蓝色沙发里的饶斌,看着手上的一条条宣传标语。

身穿灰色中山装的孙秘书,站在一旁做汇报:

“这些都是各家新闻单位,选送的宣传口号。”

“无论远近,东风都与你同在,”饶斌喃喃念叨着:“哎,这句还有点意思。”

孙秘书:“是的,我也觉得这句不错。”

饶斌又向下翻了一页:“没了?”

“暂时就这么多,等有新的我再给您送来,”

凡是有关这方面的电话,孙秘书是一个都没有放过。

他明白领导正急等着用呢:“不过这么些标语,您一个也没看上?”

“也不是不满意,”饶斌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他点了点手中的文件夹:

“顺着扫下来感觉都差不多,说不上哪里不好,但好像没一条能让人眼前一亮。”

“还真是,”孙秘书在送来之前,自己还比较了好一阵:“看着条条都合适,却又没什么特别出彩的。”

“没关系,多给底下的同志一点时间,”

饶斌微笑着站起身,走到了窗前:

“在我的想象中,咱们东风汽车的第一条宣传口号,应该是一条既能叫得响、又能叫得远的标语……”

“明白了首长,”合上文件夹的孙秘书,点了点头:“等有新消息了,我再来向您汇报。”

饶斌头也没回的微微点头,目光中的满园春色,已渐渐变成了漫天尘土。

195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的饶斌,奉命前往一汽就任。

看着眼前这位长得白白净净、对汽车一窍不通的第一汽车厂厂长。

同样也是一窍不通的工人老大哥笑道:“这下好了,别的厂是外行领导内行,咱们厂是外行领导外行。”

但后面发生的一系列意外,却让老大哥们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转行的医生,都不是好惹的。

为了彻底搞懂汽车,饶斌根本不拿自己当干部。

一切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拉着挑剔的苏联专家喝酒,拜着小20岁的工人大哥为师。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50年代,饶斌硬是领着一群工人在东北大地建立起了一汽。

先是在1956年,诞生了第一辆“解放”。

之后又在1958年的4月,诞生了练手的“东风”。

同年8月,练手后的硕果“红旗”牌轿车,开始实现量产。

等到一汽敲锣打鼓、红红火火的时候……

饶斌又于1969年接到了新的指令。(注意这个时间点)

奉命前往湖北十堰,再次从零开始创建中国二汽。

相比一汽,二汽的项目打奠基起,就算错了黄道吉日。

几上几下,波折不断……

直到1975年,由饶斌提议国家批准命名的“东风”牌卡车,终于开出了中国二汽的大门。

在饶斌的带领下,一汽和二汽为共和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从0到1再到2。

【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放在上海,改造上海轿车厂。】

到了1978年,已经调任机械部的饶斌,率先向组织递交的建议。

20多年的深耕,让他深知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急需先进的技术加盟。

正是因为他的一纸建议,国家机械部向多个国家发出了技术合作邀请函。

后世很多同志质疑当今的部、局级干部,不会亲自过问一家企业、一间工厂……。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在改开初期的时候,拼在最前沿、目的最实际的,往往都是第一线的干部。

就比如刚回国不久的机械部访问团。

谁又能想到堂堂机械部的领导,会领着团里的江秘书,亲自站在德-国的街头搞调研。

正是因为这次亲力亲为的调研,访问团才发现德-国的街道跑得最多的不是奔驰,而是一款名为大众的汽车。

于是,他们立刻将之前准备与奔驰合作的计划,临时调整为了大众。

而后在大众汽车总部的大门口,亲自向门卫递交了名片,并自我介绍了身份:我是中国机械部的……

和他并肩站在一块的江秘书,准确的将这句话译成了德语……

一战刚平,一战又起。

这一会,站在窗前的饶斌,渐渐又看清了眼前的春光。

“最近怎么总是想起过去呀,”

饶斌抡了抡胳膊、踢了踢腿:“革命尚未成功,得保护好革命的本钱啊。”

这一会的饶斌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由自己提议的中外合作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