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2.第169章 看一眼就去存钱的广告(2/3)

作者:如意键盘
、且仅有一家银行可以办理个人储蓄业务,它就是人—民银行。

后世财大气粗的五大行,这一会只出现了三大。

但,建-行、农-行尚未开通个人业务,交-行、工-行连个影子都没有。

至于招商银行,还只是家蛇口工业区的结算中心。

自领导发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口令,响彻大地后。

国家金-融系-统的心,砰砰跳起来了。

当下的社会,闲散人员不少,闲散资金更多。

人民银行为了吸纳这些闲散资金,决定增加储蓄种类和档次。

于是,“零存整取”和“定期储蓄”出现了。

他们不但增设了三年、五年期的利息档次,还增加了积零成整的定期储蓄。

更多的吸储方案,还在来的路上。

但,“忽如一夜春风”般诞生的储蓄花样,在人民群众中却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这些即官方、又复杂的数字文字,在他们看来如同高数。

于是这一会,浦江人民银行的两位领导,来到了市宣-传部的会客室里。

双手背后的几位领导,在一张长桌旁来回走着。

时不时还手扶眼镜、弯下腰仔细瞧瞧桌上的两幅宣传画。

“这是我们单位的宣传骨干精心设计的作品。”

跟在他俩身后的章处长,同样也背着双手:“怎么样?看起来很有气势吧!”

长方形的宣传画上,背景是烟囱高耸入云的工厂,以及绿油油的庄稼地。

前景是一位背着解放包的短发妇女,一手拿着存折、一手指着新政策。

最下面一排醒目的大字:积极参加储蓄,支持国家建设。

面对章处长的微笑,银行的两位领导也只能挤出一丝笑容。

再看向另一幅。

啀,这幅好像还有些东西。

同样是之前那位短发妇女同志,这一次手上拿得不是存折,而是一张一元纸币。

左手一挥:每人储蓄一元,全国可以累积十亿元。

大红色的“十亿元”三字下,更有具体的文字说明:

或建铁路1204公里,

或建年产十万纱锭的纺织厂32座,

或建五万吨化肥厂12座,

或建年产百万吨的钢铁厂12座。

洋洋洒洒、气势恢宏!

面对自家宣传骨干们的作品,章处长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怎么样,看着很有力度吧?”

人民银行的两位领导,互相看了一眼。

在全新的储蓄政策颁布之前,他们可已经出国考察过二回了。

资本家银行的花样,虽然暂时不能照搬,但他们心里清楚的很,这样的宣传画一贴出去,落在人民群众眼中将作何感想?

原来这储蓄新政策,就是把咱们老百姓的钱都集中起来建设国家啊!

根虽然就是这个根,但也……不能……是吧!

在银行张贴宣传画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掀起人民群众储蓄的积极性。

而不是暴露真相。

被包装美化后的真相,往往比真相本身更加耐看。

“章处,你我也认识不少年了,”浦江人民银行的武科长,决定直奔主题:“有些话我可直说了。”

“嗯?”章处的笑容及时打住,道:“你不直说还准备怎么说?说。”

“你我都是国家的干部。”

“那是当然。”

“凡事就得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考虑。”

章处长浓眉一挑,指着图上的钢铁厂道:“我这还不叫为国家考虑?”

自打接到这项配合工作后,章处就一再对属下交待,无论如何得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

要让每一位人民群众深切体会道,自己的每一元,就是国家建设的每一跃。

“你再仔细想想国家为什么要推进金融改革?”

“还不是国家……”章处长摸了摸鼻子:“没钱了呗!”

“实话跟你说吧,老章,”武科长决定先掏心窝:

“这四化要怎么建设,不是你我该考虑的问题,咱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让群众赶紧把钱存进来!”

最后这一句,武科长的脸已经苦得不能在苦了。

如今银库里的斤两,简直都不忍直视。

其实,就算眼前的宣传画没出现在银行里,银行现在处处也都能看见类似的宣传标语,最常见的当属:

一元也是钱,聚少可成多,我为国家做贡献。

1978年,全国人均储蓄余额仅为21元,到了今年,人均余额上升到了27元。

但反而更缺钱了。

究其原因,今年用钱的地方太多太多……

另一位银行领导直接说道:“我们行想要的宣传画,是那种老百姓一看,就赶紧过来存钱的那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