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七章 拳打高丽!脚踢倭寇!(2/8)

作者:墨色江南
瀚的使者很快把消息带往了金陵。

送信使者一路进入金陵城。

金陵城内,新建起来了一座王府。

一个大大门匾上,用烫金写着大大的三个字,吴王府!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从定远城搬到了金陵来坐镇。

吴王府也就是朱元璋此时落脚的地方。

只不过,这座王府从朱瀚刚来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建设,如今也使依旧只建设到了一半而已。

金陵城,吴王府。

朱元璋正在刘伯温李善长等人的陪同下,步行着视察正在大兴土木的吴王府。

与一般古代王府格局不同,朱瀚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把吴王府按照以后大明皇宫的规制来设计建造。

吴王府的占地的面积,那是非常之大,几乎完全照搬了后世大明南京皇宫的规模。

只不过按照礼制不能僭越的要求,对于外墙还有许多的房屋,都仅仅是做了部分基础,后续的扩建增补,就得等老哥朱元璋称帝之后再完成。

现在的吴王府,刚把前半部分的王府建起来,差不多就算是完工了的。

但是,就算是朱瀚觉得偷工减料的王府,在朱元璋看来也是非常的华丽富贵,甚至于有一种过于奢侈的感觉。

朱元璋看着眼前已经完成施工的王府大殿,不仅发出了感慨。

“唉!七五这小子,实在是有些过分!”

“这也太奢侈了,竟然用了这么多的琉璃来当窗户啊!”

朱元璋所说的琉璃就是玻璃。

滁州的玻璃工坊早已经能够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平板玻璃,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技术在玻璃原料中添加矿物颜色,制造出十几种颜色各不相同的彩色玻璃。

其实这些彩色玻璃的成本非常之低。

几几乎比砖头还要便宜,但是朱瀚却把这些玻璃给卖出了天价,大赚特赚的那种。

在如今的江南,一面巴掌大小的彩色玻璃板,基本上最少就得一钱银子!

而且这些玻璃运输非常麻烦,距离越远距离,这些玻璃的价格就是越高。

朱元璋手下的二姐夫李贞等人曾经汇报过,这些玻璃在运往湖广等地的之后,已经达到了一方尺玻璃,开口就是一两银子的高价。

一平方尺的玻璃,一两银子!

这绝对是比抢劫还要来钱快的买卖。

朱元璋一看到吴王府的大殿,竟然用这么多玻璃,特别是彩色玻璃用来当做窗户,立刻就是觉得有些太过于奢侈。

听到朱元璋的话,一旁的二姐夫李贞却是笑了起来。

“不奢侈,不奢侈!其实,这玻璃的成本实在是便宜,我们当然能用了,这些玻璃用来镶嵌大殿的窗户,很便宜的!”

“整个王府全部搞下来,成本也不过是一千两银子,而且许多的玻璃,其实还都是下脚料,不用也是浪费,所以用起来也根本没有什么奢侈一说,不用白不用啊。”

经过二姐夫李贞的一番解释,朱元璋这才明白。

在做玻璃板的过程中,会对玻璃板进行切割整理,断下来的许多边边角角的碎玻璃。

这些玩意儿,自然就是被朱瀚运用到了这个王府的新建过程中。

朱元璋抬眼望去,果然发现了一些不同。

吴王府的许多窗户都是不规则的形状,窗户格楞都是不规则的形状。

每个格子上镶嵌的彩色玻璃也是各不相同,不仅大小不一,而且颜色也各异,果然全都是下脚料。

朱元璋这才是笑了起来,他高兴的说道:“既然是这样,那咱就放心了啊!”

“咱这个吴王可不想要骑在百姓头上搜刮,自然不能太奢侈享受了,那都是民脂民膏啊!”

“很不错,咱给大家提个醒,以后就得跟着七五这个节俭法过日子!”

二姐夫李贞等人连忙称赞朱元璋爱民节俭。

朱元璋等人又是绕着王府的前大殿转了一圈,随后又转过头来,走到了另外旁边的一处别院里。

在这个别院里,工匠们正在建造一座高高的塔楼,而在塔楼的地上还放着一个奇怪的东西。

它有大概有一丈宽的模样,中间有一个圆圆的银白盘,上面标志着密密麻麻的黑点刻度,还有两根粗壮黑色的针状物被安装在圆盘的正中间。

朱元璋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便有些疑惑。

“奇了怪了,这是个什么?咱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疑问,二姐夫李贞也是一脸懵逼。

他经主管经营商社等,对于这次奇怪的制造工艺,也是了解不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