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章 衣锦还乡(2/3)

作者:卓牧闲
很近,中间就隔着一个叫作良庄的乡。

不来一次不知道老丈人的老家有多远。

只有来了才知道学姐为什么害怕回老家。

如果坐汽车,要先坐公交车去长途汽车站,大客车在路上走走停停,从滨江开到思岗至少要两个小时。

到了思岗要坐中巴车去丁湖,一天只有五班车,不赶巧的话要在汽车站等。

好不容易上了车,驾驶员也不会直接去丁湖,要在县城里兜好几圈,等人都上满了才走。

到了丁湖离凤凰村还有四公里,如果学姐的叔叔、姑姑没时间来接,就要靠两条腿走回去。

镇上倒是有拉客的面包车,但他们是半天不开张,开张吃一天,四公里的车程敢跟你要二三十块钱。

一路转车,赶到老家要大半天。

韩向柠晕车晕怕了,打死也不愿意坐汽车,要开小轻骑来。

老韩觉得一家四口回老家应该在一起,分开来走不好。

考虑到丈母娘也晕车,韩渝想到了张兰也有小轻骑,昨晚和韩向柠一起开小轻骑回了趟白龙港,把张兰的小轻骑借过来了。

今天早上六点从滨江出发,他带着老丈人,韩向柠带着她老妈,开着两辆小摩托,一路说说笑笑,两个半小时就赶到了思岗老家。

这次回来没受罪,而且很快。

向帆很高兴,不止一次感慨难怪两个孩子上次去东海要开小轻骑,坐小轻骑就是比坐长途车舒服。

为了光宗耀祖,老韩同志特意让韩渝穿制服。

这身制服是七月份转正时发的,在东海学开船没机会穿,压在箱子里有点皱,向帆天没亮就起来用电熨斗帮着熨烫了下。

韩渝穿上笔挺的制服,帮老丈人衣锦还乡的目的应该是达到了。

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学姐的两个叔叔、婶婶和两个姑姑别提多羡慕,一帮搞不清究竟是谁家的小朋友,一个比一个老实,只敢远远的偷看,不敢上前,更不敢嬉笑打闹。

老韩同志兄弟姐妹五个,两位老人既没去韩向柠的两个叔叔家,也不愿意去滨江,到现在都住在三间低矮的旧房子里。

朝南是砖墙,不过是用砖头竖着砌的“鸽子窝”,砖头风化的斑斑驳驳,用手都能撬开砖皮。

后墙是用土夯的,房顶没铺瓦,铺的是茅草……

同样属于滨江,但因为离长江远,这里的经济条件明显不如陵海。

村里看不见几栋楼房,大多是瓦房,像韩向柠爷爷奶奶家这样的半土房也不少。

老韩同志一回来就帮着修屋顶,好像有点漏雨。

韩渝想上房顶帮忙,却被爷爷奶奶给拦住了,说是不能把制服弄脏。

向帆给孩子们分发完从滨江带来的零食、糖果和水果,跟韩向柠的两个婶婶和两个姑姑拿来几张小凳子,围坐在门口摘菜。

思岗话韩渝完全听不懂,到了这儿感觉像是出了国,韩向柠摇身一变为翻译。

“你怎么能听懂的,你又没在思岗生活过。”

“我爸是思岗人,梁晓军的父亲也是思岗人,我爸部队有好几个思岗战友,老乡经常聚会,聚会时都说思岗话。我能听懂,只是不会说。”

韩向柠看了一眼躲远远的那些孩子,又笑道:“王记者也是思岗人,我以前不知道,是后来听广播才知道的。”

韩渝好奇地问:“王记者家离这儿远不远。”

“不知道。”

“哪个是你大姑?”

“戴眼镜的是大姑,短头发的是二姑。”

“你大姑在说什么。”

他一句思岗话都听不懂,老家人又不怎么会说普通话,韩向柠知道他有些不自在,耐心地解释道:“我大姑在骂镇里的干部。”

韩渝不解地问:“为什么骂镇干部。”

“我大姑是丁湖小学的老师,镇领导没那个本事还学人家开厂,开一个黄一个,赔了好多钱,搞得没钱给她们发工资。农村教师工资本来就不高,还不能按时发,还要拖欠。”

“你二姑是做什么的。”

“二姑也是老师,以前在良庄的胜利小学教书,现在胜利小学并到了良庄中心小学,她也跟着去了良小。”

“你爷爷奶奶真厉害,培养了一个军官和两个老师!”

“也算不上培养,只是尽自己的能力供我爸我叔和我姑姑他们读书。”

韩向柠回头看了看几位长辈,想想又笑道:“我大姑文化程度高点,她是高中毕业。我二姑只是初中毕业,我二姑父是良庄的,她嫁过去正好赶上胜利小学缺老师,就去做民办教师,一直做到现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