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两篇标题相同的稿件(1/2)
作品:《逆袭从1988开始》等待是令人焦灼的。>
虽然仅仅是几天时间。>
村子里已起了流言,传得罗家和周家眼看又要重启战端。>
“看到了吗,罗小茵又跟周道约会了,这次很多人都看到了,可是假不了,在水库那片芭茅地里,啧啧,伤风败俗呀!”>
“可不是,我估计是周大锤的主意,这是真想白得个儿媳妇!”>
“这个老头坏得很,咋不教墙砸死呢!”>
“你还不知道呢,周道那天夸下海口,说要半个月内拿出1000块彩礼,这也没见他出去借钱,坐家等天上掉钱下来呢!”>
“等着瞧,汪东枝可不是好惹的,听说正在张罗着把闺女嫁到李家洼去呢!”>
“是啊,就周道那家庭条件,老罗家不可能把闺女往火坑里送!”>
……>
话口传到徐翠花耳朵里,徐翠花火冒三丈,抓下头巾就想跑出院子喊大街。>
被周道一把抓住了。>
“你跟你爹一个德性,遇到事躲屋里不敢出来,咋还想让老娘跟你们一个样,做缩头乌龟?”徐翠花气得跟儿子翻脸了。>
周道笑道:“骂又骂不到身上,妈你放心,儿子说过的话,一定会兑现。”>
徐翠花收了气:“真的?”>
周道揉揉徐翠花的肩膀:“你是我亲妈,我咋敢哄你?”>
徐翠花:“滚!油腔滑调。”>
……>
省城。>
中夏日报编辑部。>
总编辑乔华正在主持一个编务会,会议的其中一个议题是讨论“中夏杯第一届新闻大奖赛征稿”的评奖事宜。>
乔华虽然表面看五短身材,但却是中夏省新闻界元老级人物,对新闻受众的研究有独道的见解,曾经发掘出大量优秀的新闻人才。这次大奖赛也是他倡议的,因此评奖会自然由他主持。>
椭圆形的会议桌按职务大小排序,依次是总编室、编辑部、专题部、记者部、综合部等六七个部门,各部门的正副职负责人依次列坐在桌前,普通职员则拉一个椅子,大多靠墙坐着。>
乔华已讲完其他议题,接下来重点转向了“中夏杯第一届新闻大奖赛征稿”获奖作品的评议。>
“总编室、编辑部、记者部的同事留下,其他部门的可以先散会。”乔华停下来喝了一口水,向在场的与会人员示意了一下。>
没有点到名字的部门人员,如获大赦,纷纷走出会议室。>
“杨阳,现在留下的都是报社采编岗位的同志们,你谈一下大奖赛的评奖情况。”乔华把目光转向编辑部主任杨阳,等待他汇报工作进展。>
杨阳三十多岁,面色苍白,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书卷气,他停下手中的笔记,抬起头,回答乔总编的话,其实也是讲给众人听。>
“乔总,根据您的指示,我们已采取读者书面投票评奖和专家评议两个方式对本次大奖赛征稿进行筛选。目前已收到读者寄来的选票5万3千余件,其中有效选票5万1千零12件,根据读者选票统计,初步筛选出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20名。>
这些作品都是在我报发表过的。”>
乔华打断道:“一等奖呢?”>
“一等奖预备留给您推荐的那篇通讯《买茓记》,但现在出现了点状况。”>
乔华有点诧异,“这篇通讯不是也发表过吗?是读者评议不好?”>
杨阳放下手中的笔,习惯性的扶了扶眼镜,“恰恰相反,这篇通讯读者的评议很高。>
正如您所指出的,通讯作者规避了传统记者采写新闻的上帝视角,以一个少年的所见所闻,利用人物的对话,将新闻事件的人物鲜活的表达出来。>
这种方式不但在近些年的新闻通讯中少见,而且采用的是人民群众更易接受的——少年视觉,可读性强,更易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
通过买茓现场农民争相增加苇茓的采购量,和种粮大户成倍的采购苇茓,推断出了当地种粮大户章大叔家已成功挤身‘万斤户’,从侧面反映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增产丰收和农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乔总编频频点头:“嗯,这的确是我近些年看到的难得的好文章。不亚于土地改革期间那篇著名的小说《不能走那条路》。”>
把一位普通的基层通讯员写的通讯稿拔得这么高,在坐的大编们不由得一震。>
“是的,乔总,我和编辑部的同仁都这么认为。”>
“这都是乔总您慧眼识珠。”>
文质彬彬的杨阳不失时机的舔了一把。>
单位不成文的规矩,舔上级不犯法。>
乔总编相当受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逆袭从1988开始 最新章节第5章 两篇标题相同的稿件,网址:https://www.xddxs.org/310/310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