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养廉金(1/2)
作品:《贞观匹夫》“以德服人”确实让不少臣子沉寂下去了。
遗憾的是,在王珪、魏征等老夫子眼里,这是以缺德服人。
哪怕柳构的罪责被调查得清清楚楚,也威慑不到他们
呵呵,之前当了多少年的板凳队员,就是想有点违法乱纪,你也得他们有这机会啊。
“陛下,臣不怀疑骆盛罪有应得。但是,对士大夫动刑、启用剥皮革草,臣以性命反对!汉文帝尚且取缔肉刑,大唐难道酷烈更胜暴秦?”
王恶叹了口气“王尚书,虽然额们是本家,但你这么乱说,本官会告你诽谤的。首先,百骑虽然立衙了,但本质还是军,陛下的亲军,所以儒家那套别往百骑身上套。其次,剥皮革草只是本官吓唬人犯的言辞,王尚书可曾见到一例实例?”
王珪一下被噎到了。
确实没有任何实例说明剥皮革草的真实存在,但谁都不能否认,这就是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就像后世的战略武器,绝大多数人见都没见过,可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吧?
方案提出来了,实不实施,就只看皇帝与百骑郎将的了。
用,或者不用,全在皇帝一念之间啊。
眼力比王珪强的那几位则在沉默。
更可怕的问题,居然没几个人发现。
骆盛也好,柳构也罢,大家就没发现百骑对官员**的调查太可怕了么?
如果你与第七房小妾共赴巫山**,却被外人知晓了,你心里是甚么感觉?
还敢算计一些鬼鬼祟祟的东西吗?
还敢对分外之财眼热吗?
天晓得,到底是你娃儿、小妾、管家甚么是你婆姨,成了百骑的线人!
官不聊生啊!
看着从面前流过的糕点大河不能下嘴,这官当着还有甚么意思?
不如归去兮!
“当然,本官知道诸位大唐官员生活颇有难处,所以斗胆恳请陛下在俸禄之外,为各级官吏增设‘养廉金’,根据官吏上一年度的贡献、自律,综合进行调评、发放。”
王恶这混账深谙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之道,立刻抛出让官员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养廉金。
别人不太好说,魏征、李大亮肯定是极度欢喜的。
魏征的穷,那是有目共睹的。
倒不是俸禄低、赏赐少,而是魏征拿了那些钱,去接济巨鹿故里对他有恩义的乡党、瓦岗时与他有情谊的袍泽。
就算给他一座金山,他还能这么穷。
所以,魏征这号大喷子被人弹劾过,有违礼制,卧房与祭祖之所合一,那是谁都辩白不了的。
李世民甚至亲自与魏征谈过,魏征总是敷衍,结果到他临死都没另建祖屋,最后还是李世民实在看不下去了,停建了一座宫殿,替他建了祖屋。
李大亮现在是地方上的都督,位高权重,也应该不缺钱。
奈何李大亮总是私人出钱,敛了暴尸荒野的尸骸,曾经卖马为治下子民买种子。
唐高祖因李大亮立功,赏赐百名奴仆给他,结果他反手给这些奴仆脱籍为民了。
还收养了十五名义子,都是麾下军士的遗孤。
所以,李大亮凭甚不穷?
如果有养廉金襄助,他们不用作奸犯科、不用愧对良心,还能有更多的钱财去做自已想做的事,何乐而不为?
如果真能在全体官吏中推行养廉金,再辅以御史台、百骑监察,不敢说杜绝官吏不法,至少能减少许多。
除了魏征、李大亮这种追求精神、近乎圣贤的人物,以及在失足路上无法回头的官吏,正常的官吏有几个不对额外加薪表示兴奋?
养廉金下发了,你再有失足,是不是该死得其所了?
养廉金的提议,硬生生让朝堂的目光从高调的百骑身上转移了。
哪朝哪代都一样,关系自已的切身利益,自然比谁都上心,哪怕自已只是比看不顺眼那厮多上一文也是一种胜利。
百骑?
一边去,改日再议。
不知不觉,某些官员想阻拦百骑霸道步伐的计划流产了。
……
长安县、万年县,以朱雀大街为界,百骑长安队、万年队正式挂牌。
巧得很,长安队队正玄字二百、万年队正玄字二百零一,就是一对生死对头,要不是碍于百骑的严格规定,俩人能持横刀生死相搏。
当然,以他俩半斤八两的武艺,不知道要拼多久才能决出胜负。
成为对头的原因并不复杂。
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两人各自代表一方,为了生存殊死搏杀,相互灭了对方的亲人。
这种事,在那个年代并不罕见。
然而,俩人戏剧性地成为了同袍。
生生死死、恩恩怨怨,说不清道不楚。
虽然已经不轻易拔刀相向,但相互间不对付的劲儿却越来越大。
也不知铁九十七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贞观匹夫 最新章节第四百一十五章 养廉金,网址:https://www.xddxs.org/274/27447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