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75章 看不懂姚远的操作(1/2)

作者:遥远
“老胡,从新加坡回来之后,你的状态就不太对,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情了?”

往厂长办公室去的路上,孙一民问胡波。

胡波的确心事重重,姚远要见他们二人,恐怕是要把新加坡订货会一事摊开来说了。

那件事情里,说胡波没有个人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说他只是为了个人利益,那也是不准确的。

而孙一民和陈家切割之后,非常干脆地向改革派这块靠拢,胡波之前所做的那些事情就越发显得不合时宜了,因为他们都属于改革这一派的坚定支持者。

胡波苦笑着摇头,“没事。”

孙一民以为是方向造船没有给大连造船足够尊重和对待的事情让胡波情绪不高,他拍了拍胡波的肩膀,宽慰说,“方向造船的考虑也是有道理的。这段时间我也在反思,咱们大连造船已经出现了积重难返的迹象,如不痛下决心进行改革,早晚会被其他船厂超越。”

“前段时间我去了江浙闽沿海一带看了看,那边的民营造船业蓬勃发展,许多规模并不大,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生机是我们所缺乏的,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大连造船同样有这种生机。老胡啊,肖先生说得没错,我们得找回来奋发的进取心才行。班子团结是首要的基础条件。”

胡波心里一惊,难道孙一民知道自己私下里联系姚远这件事情了?他稳住心绪,严肃地说,“孙厂,我的态度是一贯的,必须要走自主发展的道路,靠别人靠不住,靠国外更靠不住,上飞厂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你说得对。”孙一民第一次正式表态认可了胡波的主张。

二人说着话,在到方向造船厂厂长办公室之前基本达成了共识,两个浑身都是心眼的老油条总算是统一了意见,在关于大连造船走哪一条发展道路的看法上。

苏望亭之前在台湾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去了韩国待了一段时间,安排好那边的金融布局后,又去日本忙活了几天,今天一大早回到的南港,直接过来这里向姚远汇报。

汇报完了之后也不休息,和其他几位厂长陪姚远在厂长在办公室里说话。

孙一民、胡波被秘书请进来,看着这么多人在,其中还有两位外国人,心里不免有些打鼓。

姚远大马金刀地坐在厂长的位置上,笑着请孙一民、胡波坐下,说,“孙厂长,胡厂长,这几位是我们方向造船的副厂长和总工副总工,这位你们二位应该见过,闽江造船厂厂长方鹤。”

方鹤?

孙一民和胡波看过去,见着庐山真面目了。

他们当然不认识方鹤,方鹤只是小小的正处级企业干部,孙一民和胡波,一个是正厅一个是副厅领导干部,是部委管理的干部,差着一个层次呢。

孙一民连忙大步走过去远远伸出手,“方厂长你好,刚才肖家炳总裁给我们讲述了你和闽江造船厂这几年的事迹,孙某佩服不已。”

“孙总,闽江造船厂的今天其实离不开姚先生和方向造船的帮助,我方鹤算什么。”方鹤笑着说。

胡波也过来打招呼。

姚远指了指他们示意他们坐下,笑道,“几位都是国内造船业的佼佼者,就不要相互恭维了。我介绍一下。”

“马卡洛夫同志,方向造船的总工程师,莱蒙托夫同志,技术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生产副厂长刘大年同志,第一副厂长欧海先生,这几位是方向造船的领导班子。”

孙一民和胡波连忙问好。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几位才是方向造船真正的领导层,而且根据姚远介绍的顺序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那位六十多岁的东欧老头,排第二位的是看上去应该五十岁左右的俄罗斯人,第三位的居然是生产副厂长,反而是第一副厂长排在最后一位。

这个顺序很有意思,意味着在方向造船里,负责技术的领导的话语权是最大的,反而是负责日常事务的第一副厂长落在最后。

而且姚远介绍欧海的时候用的是“先生”,其他人则是“同志”,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细节。

实际上原因不复杂,欧海是方向造船厂招聘的归国派精英,企业管理和运营的职业经理人,曾在美国多家船企工作过,有一个博士学位和两个硕士学位,今年还不到四十岁。

欧海的另一个职务是方向船舶重工集团执行总裁,全面负责对外,但是他在内部领导层的排位是末尾。

这是姚远独创的技术和行政两套班子相互促进又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经验来自于春风科学院实行的管理体系。

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人,共同决策,最关键的是,他兼着方向造船厂长一职,这样的领导机构安排是很适合他在幕后进行掌控的,也贯彻了他提出的“技术为先导”的做企业思想。

相互认识了一下之后,苏望亭和其他几位方向造船的领导离开了办公室,留下了孙一民、胡波和方鹤。

从茶几上的烟头和茶水来看,人家在这里已经谈了很久,然后才把自己和胡波叫过来,看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