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53章 厚积薄发的春风科学院(1/3)

作者:遥远
“我每年向春风科学院投入20亿华夏币,春风集团每年向春风科学院拨70-120亿华夏币不等的经费,除此之外,燃气轮机、全柴动力装置等重点项目经费单列。”

“春风科学院成立后第三个月,我们就开始对lm2500和乌克兰的ugt-25000进行研究,为此我们聘请了上百名苏联科学家和欧洲科学家和一千多名高级技术工人。”

“1993年初,第一台完全仿制品下线,我们一口气仿制了四台lm2500和四台ugt-25000用于试验和深入研究,到了1994年初,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cfzr-30的样机下线,现在已经持续运转了近1000天,也就是24000个小时。这台机器一直在运转,此时此刻还在运转,就在巴库油田。”

“1994年3月,第二台样机下线,这台机器被装上了一条3万吨的货轮,专门跑东南亚航线,总航行小时已经超过了10000小时。通用电气的lm2500改进型服役的时间和我们的样机差不多,他们把lm2500的功率提升到了35500马力,比我们的高5500马力,但是他们的大修寿命是8000小时,比我们少了2000小时。”

“根据各国海军对舰艇动力的需求,30000马力足以使用了,至少是能够满足咱们华夏海军十年内的需求。我们已经做完了甚至超出了测试要求,现在就差一纸定型文件。”

姚远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颇有些一吐为快之感。

春风科学院从不显山不露水,只是在默默地搞技术,默默地申请专利,默默地建立专利堡垒,默默地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加以学习吸收之后开发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更先进的技术。

确切地说,春风科学院很少有仿制了国外的技术产品之后,换个华夏名字然后申请自主知识产权,因为不屑于这么干。代价就是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因为不能通过仿制产品的销售来获得资金。

整整六年的蛰伏,整整六年的大规模资金投入,以华夏南港为中心,以新西伯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英国四大境外研发中心为辅,数万人的科研队伍,六年两千亿华夏币的资金投入,春风科学院具备了厚积薄发的能力。

姚远竖起一根手指头对朱英杰说,“朱总,从明年开始,春风集团将会每年向春风科学院拨付1000亿华夏币的科研经费,一直持续到2008年,这是春风科学院未来十年的科研资金投入规模。”

“您还认为存在我们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吗,当然是有的,但只会越来越少。8000吨驱逐舰应该是专司防空的,参照美国海军的伯克级,充当航母的带刀护卫角色,但是相对于伯克级较弱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我们应该吸取他们的教训,直接上通用型垂直发射系统,具备发射对空、对海、对地的三种打击能力。”

“不用造很多,就造那么两艘,甚至都不必是完全体,可以一边用一边改,改到尽善尽美了再进行批量建造,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了,再上马12000吨的大驱。十年,我认为只需要十年就能走完这两步,到了第三步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重申,春风科学院的所有技术免费对国防军事工业共享。”

姚远端起水润了润干渴的嗓子,声音很轻、语气很严肃、态度很坚决地说,“朱总,春风科学院愿意承担舰载武器系统之外的所有主系统的供应任务。”

朱英杰主持研制了多型海军主力舰艇,112、113,还有前两年出口泰国的f25t护卫舰,他师从国内舰船设计泰斗、首位船舶界院士杨逑教授,如今他已经稳居神格了,却被姚远的一番话彻底颠覆了他对国内船舶界的认知。

按照姚远说的,国产8000吨驱逐舰实际上已经就剩下舰型设计了!至于武器系统,正如姚远所说的那样,在先解决有无问题的情况下,是可以一边用一边增加和改进的。

朱英杰看到了一扇能够让华夏海军、华夏船舶制造技术在十年之内冲上全球领先水平的大门。

他语气急促,语无伦次地说,“能不能把相关的资料传真过来,不不不,这样不妥,不利于保密,我,我希望尽快去一趟,可以安排吗?我没别的意思,不亲眼看到你所讲的四大系统,我实在是……”

“我这边随时可以,现在出发都没问题。”姚远果断地说道。

朱英杰猛地站起来,“小姚,等我一下。”

他说走就走。

去得快,回得快。

朱英杰回来的时候,钟卫国也来了,在701所,钟卫国大约相当于军代表的。

见到姚远的时候,钟卫国开口就说,“阿远,你说的这些我怎么不知道,此前你就没有提到过。”

姚远笑道,“说了你也不懂。”

钟卫国被噎了一下,无言反驳。

“小姚,现在就走吧,连夜赶路两天就能到。”朱英杰急切道。

姚远发现他居然连旅行袋都提在手里了,显然是放在办公室里面的,随时可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