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87章 连生存都是个问题(1/2)

作者:遥远
经过一周时间的休整、维修、补给,又补充了几辆6??6的卡玛兹重卡和几名道路测绘人员,周飞带着侦察分队踏上了回国之路,从贝姆特油田一路向东沿路返回,沿途接收半路退出的人员车辆。

这一次做了针对性的准备,新北通航借用哈国军用机场或建立临时起降场的方式,沿途为侦察分队提供空中救援和支持。

很明显,姚远准备的后勤保障措施远远超过了侦察分队的需求,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的另一个目的是对侦察分队行驶过的区域进行航空测绘,为最终确定路线提供更翔实的数据。

输油管道、输气管道、客货共线铁路、重载公路。

随着贝姆特油田的满血复活,这四个交通运输项目必须要按照先后次序确定下来然后实施。

姚远坚持让哈国政府主动提出来请求东方石油牵头建设四大项目,因此,他一边把贝姆特油田的二次开采情况形成报告,阐明了现状,重点提到了产能和限制产能的困难,由东方石油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向哈国政府进行通报,让哈国政府认识到其中的绝对必要性。

做完这些,他带着第7钻井队的先锋队再一次拔营出发,继续往里海方向进行勘探前进,寻找卡沙甘油田的g点。

贝姆特油田不是卡沙甘油田的g点,马克谢油田也不是。

这些日产几万吨的油田很厉害了,但完全无法和卡沙甘地区庞大的储量相匹配。

姚远记得清清楚楚,2000年探明的卡沙甘地区石油储量是50亿吨!

按照2022年华夏全国每年消耗6.5亿吨石油来计算,单单卡沙甘地区开采出来的石油就能供应华夏全国用上将近7年的时间。

这是一个价值万亿美元规模的超级油田群!

眼前贝姆特油田区区几千万吨的年产量算得了什么,如果把卡沙甘地区比作人,贝姆特油田这几口高产井喷出来的顶多是它的静脉血,而姚远要的是动脉血,从大动脉里喷射而出的巨大血量!

只有找到了卡沙甘油田的g点,开发出一个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大油田,东方石油在中亚的开发战略才有一个重要的支点。

阿塞拜疆毕竟是中亚边缘地区,其地理位置靠近中东,无法对中亚地区形成辐射能力。

归根结底还是哈萨克斯坦所拥有的庞大石油天然气资源需要尽快地开发出来,以支持已经踏上高速发展的国内经济。

在粤省,这叫“头啖汤”,在宁夏,这是头茬枸杞。

模糊的记忆中,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沿岸地区是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这里的开发难度也是最大的。

姚远对卡沙甘油田的记忆实在是有限,他不得不谨慎行事,依靠当前的技术力量来按部就班地进行勘探。

勘探先锋队来到了里海北部,即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地区的西部,这里由好几个城镇组成了一个大的城镇群,被称为卡沙甘。

到了这里,姚远才意识到为什么苏联人没有对这个地区进行实用性的地质勘探。

按理来说,在同为里海沿岸地区的巴库发现了大油田之后,应该对其他里海沿岸地区进行实用性的地质勘探,因为通常可以发现更多的油田。

可是苏联人却仅仅根据地震资料对卡沙甘地区做了分析,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勘探。

原因就在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当前已经步入冬季的尾巴了,马克谢油田所在的地区和贝姆特油田这两个地方的气温都已经开始回升,昼夜温度差减小,总的来说,在干旱酷热的夏季到来之前,接下来的三四个月时间里是这两个地区天气较好的一个时间段。

但是在卡沙甘,日间气温居然高达三四十度,而到了夜间,气温会剧降到零下三四十度!

别说干活了,人类能够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气候里生存下去都是个问题!

姚远到了卡沙甘镇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新北通航采取航空运输的方式,将建造长期营地所需要的材料运过来。

结果,营地刚好的第二天,营房居然出现了开裂的情况。

早晨气温低至零下三十五度,姚远裹着军大衣,戴着防寒帽,用保暖围巾把脖子裹起来,戴着只露出嘴巴、鼻子和眼睛的防寒面罩,像北极熊踩着没有积雪的地面走着。

古培强指着指挥控制室外墙,说,“手指一样大的裂缝,已经达到了不能继续使用的损坏标准,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姚远走近了之后,打开手电仔细观察着裂缝处。

暂时接替林小虎充当姚远助理兼保镖的陈超警惕地打量着周遭,这里的气候和环境都很奇怪,夜里最低气温直逼零下四十度,但却没有下雪,明明属于里海沿岸地区,可却偏偏是大陆型气候,昼间常年干旱酷热。

这个地方连原住民都没几个,几个城镇的人口加起来也没有五千人。以至于警卫分队最大的威胁往往是攻击性的野生动物,而不是人类中的歹徒。

昨天才建成的营房今天就开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