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6章 袒露心境(1/2)

作者:遥远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姚远没有想到作为一镇之长,家里面居然如此困难。

三间大瓦房,三代同堂,关天明的老父亲住一间,关天明夫妇住一间,他的儿子儿媳一家住一间,厨房是黄泥参干稻草垒起来的,不刮风下雨,晚饭就在门前空地上解决,把饭桌搬出来,几把椅子,一家人就这么吃。

对姚远等人的到来,关天明很意外,正如王瑜所猜测的,没给他们好脸色看。

镇区不大,消息已经传开了,关天明的老伴和儿子儿媳也都没有好脸色,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起码的礼貌还是有的。

林小虎、王瑜把礼品什么的搬下车之后,关天明儿媳的态度好了很多,看到精美的羊奶粉,忍不住一阵激动。

王瑜笑着介绍,“弟妹,这是姚镇长托人从香港买的进口羊奶粉,新西兰生产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这几罐正适合一周岁以内的婴孩吃的。”

这些是姚远跟王瑜说的,王瑜也搞不懂,这年月基本上是母乳喂养,国内奶粉行业跟不上,至于进口奶粉,想都别想。

前几天韩明打来电话说打算在内蒙承包牧场养牛,姚远干脆让他试着搞乳业,收购个牛奶厂,走蒙牛的路让蒙牛无路可走。

林威说姚远现在是孩子王,春风基金是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够接受教育设立的,由此扩展开去,在全国所有贫困地区的中小学里推行“每天一瓶奶”活动,这需要牛奶企业支撑。

现在姚远开始操心婴幼儿的奶粉问题了。

这不是孩子王是什么。

王瑜帮着关家的家属准备晚饭,关天明的儿子去了屋后伺候那两头母猪,姚远、徐辉、林小虎和关天明在门前院里坐着聊天。

“你们大可不必这样,我是党的干部,组织让我去哪我去哪,让我退居二线我就退居二线,没什么可说的。”关天明的语气很平淡,听不出什么态度,看上去真的看开了。

可是徐辉却知道,这位干了十多年一把手的老干部,突然从镇长的位置上下来,心里那道坎是很难迈过去的。

徐辉不好开口,关天明把他视为眼中钉。

七年前,关天明用同样的方式让徐辉坐冷板凳,七年后的今天,他用同样的方式对付姚远,可惜这一次却失败了,如果他不这么搞,也许是可以在镇长的位置上干到退休的。

徐辉只能看向姚远。

姚远却语出惊人,道,“关镇长,陈市长说不换思想就换人,我是这么理解的。”

他给关天明递了一支烟过去,关天明看着他,良久才接过。

姚远点了一根烟,把裤管撸起来,摆出一副庄稼汉闲聊的架势,道,“到今年,改革开放已经十七个年头了,诚然,在1992年之前,一些政策反反复复,许多人有疑虑,担心一夜之间换了天地,可是,1992年之后,大家都知道,经济大发展的浪潮已经来了,改革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了。”

1992年之前的十四年里,普遍认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摸索阶段,大家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畏惧、担忧、犹豫,皆有之。过了这个节点后,大家发现没什么可怕的,放开胆子迈开步子往前走就是了。

“一些同志担心走错路,总师说了,不怕走错路,就怕不走路,走错路了可以改,总会能找对的路,不往前走就没有走对路的可能。就拿回龙镇来说,真的没有任何发展工商业的基础吗,有的,一直都有的,一直都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掘。”

顿了顿,抽了一口烟,姚远用很缓慢的语速沉声说,“关镇长,国家级贫困镇这顶帽子早晚都要摘掉,早摘比晚摘好。我相信您是为全镇八万多老百姓着想的,别的不说,就说刘春菊被拐案,您一直高度重视,治安关系到人民安定生活,安全的环境是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顿了顿,姚远话锋一转,“可是,光是有安全的环境行吗,您知道,虽然我到回龙镇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我跑遍了每一条村子,我印象最深的是龙潭村的一户人家。”

“一家五口人住在高脚屋里,只有一张用木板拼接起来的床,那根本不是床,是用木板钉起来的炕,垫了稻草,铺了烂糟糟的凉席,全家只有一双打满补丁的布鞋。一家人靠背木柴到县里卖维持生计,走几十里的山路到县里,一天卖几块钱,这就是一家人的伙食。一年到头,甚至春节都吃不上一顿肉,只能用肥猪肉炸出来的油拌饭吃,这就是最好的伙食了。”

姚远说着说着有些哽咽了。

两世为人,他自认为见识人世间的太多艰苦,可当他看到那一户人家麻木的目光,看到衣衫褴褛的他们,他还是止不住淌下了泪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呢?

关天明动容了,姚远的真情流露,触动了他心里面一直在逃避的那一面,他何尝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下意识地忽略掉了这些疾苦,不是麻木不仁了,而是人性之本质——不愿沉浸在痛苦之中。

姚远深呼吸几下,沉声说,“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