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7章 以芯片之名(1/2)

作者:遥远
济柴动力厂厂长叫年海红,这位五十四岁的厂长本来就是济柴动力厂的厂长,南方实业收购了济柴动力厂之后,年海红继续担任该厂厂长兼总工程师,这是春风系技术型领导干部为先导的任用原则。

得到了大笔的资金注入,又有春风科学院提供技术研究力量支持,济柴动力厂这两年多的发展非常快,产品供不应求,已经超过了几十年前计划经济时代最辉煌的时期。

此时,曾经高不可攀的哈里伯顿公司的地区总裁就站在身边像下属一样,站在厂大门口等待着大老板的到来,这样的场面曾几何时见过?

肖家炳、詹成贵、安怀、年海红以及哈里伯顿的杰克森一行人,在济柴动力厂大门一侧整齐列队。

姚远和刘培岩乘坐的考斯特缓缓驶过来,姚远下车,陪着刘培岩走过去挨个和大家握手。

因为常务副省长要来视察,所以安排了欢迎仪式。

简短的欢迎仪式之后,年海红引着大老板和常务副省长参观厂区。

济柴动力厂成立于1920年,迄今已经有74年的历史,是华夏最早生产柴油机的厂家之一,建国后,该厂主要生产油田设备使用的发动机,产品一度在全国90%的石油钻井队服役。

当时省府希望把济柴动力厂卖给胜利油田,但是胜利油田不要,这才让南方实业捡了个漏,即便如此,当时的谈判也是非常艰难的,这个有五千多名职工的国营大厂在当地省府看来,既舍不得,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让它渡过难关,成了鸡肋。

济柴动力厂对南方实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收购了该厂之后,姚远久把它放在了方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旗下,是为其他机械设备公司提供“心脏”的工厂,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不过,经过改组,济柴动力厂研究所的主要科研力量整合到了春风科学院里,本厂只保留基本的技术力量。

这是姚远收拢技术、技术人员的重要举措,连为华公司也不例外。

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厂环境非常好,是园林式工厂的典范,花园、树林随处可见,甚至有苹果园。南方实业并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只是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建筑,完全按照原有的风格来建设的,让这座大厂的环境具有更加鲜明的风格。

其中一处在生产区前面的花园有泉水流淌,简直是人间天堂,与冰冷的机械制造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姚远对济柴动力厂的厂区建设非常满意,甚至对肖家炳说,其他工厂也应该效仿这样的风格,让大家在接近大自然的环境里工作,非常有意义。

参观了一圈之后,刘培岩走了,他要赶回去省里开会商量下一步的计划,总而言之不能放跑了南方实业,也不能放跑了哈里伯顿。

这些就不是姚远需要关心的了,他需要支持春风科学院和哈里伯顿关于第四代海上钻井平台整体技术转让的技术谈判。

当姚远坐在主谈判手位置上的时候,杰克森才想起来,这位年轻的姚先生是如假包换的技术专家,师从华夏机械领域的大拿莫院士。

詹成贵把春风科学院海工装备研究所所有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都带了过来,开始审查数以吨计的技术资料。

这是整体技术的转让,而不是共享。

哈里伯顿这一次是大出血了,为了获得色丹油田唯一外资油田服务商的资格。他们本不会这么快妥协,但是以威特福为首的竞争对手们却不会给他们犹豫的时间。

最终促成了这一笔交易。

姚远化身技术专家,埋头审查技术文件资料,也许某个数据他看不出问题来,但是综合起来看,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其中的价值。华夏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时候踩过很多坑,其中以小日本最坏,姚远不得不慎重。

林威也没闲着,反正来了,干脆就对济柴动力厂的账目进行审查,结果发现,济柴动力厂的账目可以说是优秀等级的,说明年海红这位厂长管理得非常好。

省府那边的事情就落在肖家炳的头上了,参加省府组织的各种招商引资会议,到处跑参观各种工厂,忙得脚后跟不着地。

这次是来干具体事的,杰克森也一直待在济柴动力厂的招待所,和己方技术人员与春风科学院的人进行对接、协调。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一个第四代海上钻井平台造价2.3亿美元,按照现在的汇率就是约20亿华夏币。

如果自己不能建造,每年需要花费数百亿的资金从国外购买,抛开全国市场不谈,单单是东方石油开发色丹油田和巴库浅海油田就需要十几座海上钻井平台。

哪怕是采取租赁的方式,按照当前第四代海上钻井平台日租金15万美元计算,一个平台每年就需要五千多万的租赁费用。

到头来,油田的利润都让哈里伯顿这些油服公司赚去了。

自主研制海上钻井平台势在必行,因此,姚远不惜排除了其他外资油服公司,让哈里伯顿成为色丹油田的唯一外资油服公司,来换取他们第四代海上钻井平台全部技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