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4章 村里有人买了小车(2/2)

作者:遥远
个问题,因为儿子还不懂事,现在不一样了,不但是状元郎,还做生意赚了钱,不能再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了。

对姚振华来说,真正让他认为姚远已经长大成人的大事件,不是高考考了县状元上了名牌大学,也不是做生意赚了钱,而是修好了糖厂那一批有故障的进口设备!

姚振华是国家单位观念特别重的人,在他看来,永远只有国家单位才是最靠谱的,其他单位就算开再高的工资也不靠谱,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没了。

事实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二十年后报考公务员的疯狂场景,证明了老姚的看法是对的。

可以说姚远救了糖厂的这个榨季,那就不能把他当小孩子看待了。

路边,一大群人围着帕杰罗指指点点,眼里都是畏惧、羡慕、渴望、震惊和疑惑,一堆小屁孩作势要去摸一下,马上被大人拽回来一巴掌甩在屁股上,就是一句摸坏了把你卖了也赔不起!

村里有人买了小车,破天荒头一回。

是要杀鸡还神的大事。

姚远一出来,人群主动散开,就有胆子大的开玩笑说:“状元郎当大老板了,什么时候给村里捐点钱啊?”

“那还用你说,人家振华家培养出来的儿子不像你家儿子,懂事着呢。”

“小远买这个车多少钱啊?”

……

姚永基挥手说,“别围着了,甘蔗不用砍了?地不用翻了?肥不用下了?都不用干了?”

人群笑嘻嘻的散开。

姚远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打开车门先请爷爷坐上副驾驶,然后请姚永基和姚春上第二排。他这个车是七座的,第三排两个座椅一般都是收起来的,后尾箱空间巨大。

这一点深得姚振华和张桂芳的心,因为可以拉货……

姚远缓缓的往学校开。姚远贴心的帮他们把车窗都摇下来,特意开得很慢,好让他们有最充分的时间和村民们打招呼。

姚老爷子当了这么多年干部,那气势沉稳得很,又是这把年纪了,早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了,村民纷纷跟他打招呼,他都是沉稳的微微点头,说上那么一句话。

姚春不一样,一路大声打着招呼,意气风发。

“好,好,大家好啊,振华家的饺子嘛,对对对,是状元郎买的,去趟学校看看,康福!你这是干什么去啊!甘蔗砍完了吗!”

姚永基也差不多,但他没有那么刻意,看到某个人想起某个事,就扯着嗓子交代几句。姚远一路听下来,大多是提留款、农业税这些事。

年轻人可能不了解,事实上,提留款要到2002年才取消,而农业税则是在2006年取消的。

农民交农业税,俗称交公粮。

2006年取消时,宣告在华夏大地延续千年的农业税废除。

现在,依然是压在农民肩上的两幅不轻的担子。每年为了收提留款、农业税,村干部都焦头烂额,更别说还有计划生育这项重要任务!

穿过村子驶上机耕道,姚远问,“二爷,村里房屋受损情况怎么样?”

姚远家现在主要居住的新院子挨着机耕道,在最北边,坐北朝南,说是机耕道,其实早就成了连接县道的唯一道路了,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更是寸步难行。

“火砖屋没什么问题,一些黄泥屋就比较惨了,康福家的厨房倒了,他父母住的偏房也倒了一半,做饭还可以克服,他父母两口子只能住在客厅里。”姚永基说。

本地区农村的房子大同小异,基本是“门”字型布局,中间一间一定是客厅,左右是卧室,厨房和杂物房挨着卧室。这是基本的配置,有钱的会多建卧室,会把客厅、饭堂、厨房、杂物房都细分出来。

姚远家新屋就是比较大气的,足有九大间,每一间都很宽敞,院子大到可以当晒谷场用。要不是车开不进去,姚远是肯定会把车停自家院子的,免得停在路边“展览”。

“康福叔是不是二爷爷屋后那一家?”姚远搜刮着有限的记忆。

他在村里度过了两年的幼儿园生涯后,母亲随父亲进入了糖厂工资,他和老姐也就随迁了过去,后面一直在糖厂生活,对村里的人和事记忆有限。

“对,就是你二爷爷屋后那家。”姚永基说。

姚远回忆着说,“记得有一年春节我放鞭炮把他家的草垛烧了。”

“对对对,你小时候调皮得很……”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