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六十六章 林朝垂泪赚卢植(求点月票吧!)(1/3)

作者:于秋陨S
泰山顶上。

随行的校事府精锐按照林监军的指示,开始掘土掩埋石碑。

而林监军本人,则站在云海之上欣赏风景。

一个时辰后,石碑掩埋的工作完成,林朝也在另一边观望云海发出感叹。

正在太史慈以为林监军胸中文人墨客的骚情发作,准备吟诗一首的时候,林监军却笑着摇了摇头, 随即下令返程。

尽管林朝好不容易才爬上的泰山,尽管此处是天下人以为的大汉之顶,离天最近的地方,但他依旧没有多做停留的意思。

这让已经掏出了纸趣÷阁的太史慈大为惊诧,开口问道:“监军,您何不作诗一首?以此流传后世,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迫切想当历史见证者的太史慈表示, 我裤子都脱了,监军为何如此扫兴。

虽说此次是来完成任务的,但这里毕竟是泰山之巅,当年武帝封禅的地方啊!

以林监军的能力与才华,流芳后世是板上钉钉的事,此时若再来上一首惊世之作,后世史家也必然会给作为随行者的自己留一趣÷阁。

这就是类似后世唐朝时某位县令,虽然本身汲汲无名,但硬生生凭借关系蹭进了全唐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诗仙李白的这首《赠汪伦》,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也不知道汪伦到底请李白喝了多少次酒,才走了这么个狗屎运。

太史慈今天的想法,和汪伦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日林朝若在泰山顶上吟诗一首,他便可以顺势记录下来,以后哪怕流传出一段‘林子初与太史子义共游泰山’的典故,也是不稀奇的。。

林朝只一眼就看破了太史慈的小心思。想了想,便吟了一首杜甫的《望岳》, 也算满足了太史慈。

记完后, 太史慈捧过来请林朝过目, 林监军随手拿起趣÷阁,给这首诗题上了一个名字——

与太史子义共游泰山。

嗯,字还是一如既往的丑。

但这下可把太史慈激动坏了,他本以为林朝会写‘观岳’、‘春临东岳’之类的标题,自己能蹭到一个共游的名声,就已经不错了。

可监军在字里行间中,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主角!

如此一来,后世人观摩诗作的时候,难免会去将自己的生平了解一番。

这可是留了大名啊!

“子义,此诗如何?”

林朝将趣÷阁放下,开口笑道。

你那小心思,现在总该满足了吧。

太史慈急忙行礼道:“多谢监军抬爱!”

“行了,下山吧。”

“唯!”

太史慈赶紧吹干墨迹,将视若珍宝的诗作小心翼翼藏进怀中,这才搀扶着林监军缓缓下了泰山。

……

两日后,林朝又回到了南城县。

之所以急着离开泰山,因为此行不能被人看到,甚至他登泰山时,也没有对陈登交代行程。

同理,急着赶回南城县,也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曾去过奉高。

毕竟将来石碑被挖出来时,肯定会震惊世人,如此天降神迹一般的东西,难免会有有心人追根溯源。

反正,能尽量做得隐秘些最好。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临上泰山之前,陈登曾向林朝汇报了两個人的行程,蔡邕和卢植再有两三日,应该就能抵达南城了。

卢植虽然归居乡里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听闻弟子刘备有求于自己,甚至出动了老友蔡邕亲自登门,终于还是被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两人一路从幽州远道而来,如今到了南城,蔡邕应该会在自己女婿处停留,修养几日,恢复恢复状态再去见刘备。

果不出林朝所料,在自己入城后的第二日,俩老头也来到了抵挡南城。

只不过……二人刚一入城,就被林朝堵住了。

林朝此次返还南城,根本没有惊动任何人,甚至连弟子诸葛亮等人都不知道,其目的也是为了锻炼诸葛亮的能力。

之前说过,南城的泰山羊氏之事,全权交由诸葛亮处置,也算是对他的考核。

可一个十岁大的孩子,纵然再怎么聪慧,林朝也还是不放心的,所以暗中潜伏着,准备在诸葛亮撑不下住的时候,出来救场。

现在俩老头到了,自然没有道理让他们搅局,所以刚入城就被林朝拦下来。

“晚辈拜见卢公,蔡公!”

驿站内,林朝面带笑容地冲二人拱手道。

一两年不见,卢植没怎么变,整个反而显得更有精神了。倒是只几个月不见的蔡邕,却又苍老了几分。

“子初,你缘何会在此处?”

卢植满脸惊喜道。

对于林朝,卢植一直把他当成自家子侄一般看待。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着不同寻常人的气质与才略,他相信林朝终有一日会大放异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