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意外收获(2/3)
作品:《抚宋》,想吃什么有什么,一顿用上几十贯钱,毛毛雨!”>
“这么贵?”甘泉瞪大了眼睛,当年在樊楼一顿饭,最多也就几十贯钱吧?>
“没钱的不会去,有钱的不在乎!”杨万富知着夹起一片熘肝尖,道:“军费也还是需要补充的吧,能赚一点是一点,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再说了,这家楼子,还真是颇有特色的。”>
甘泉哑然。>
外界都说首辅萧诚是一个搞钱相公,还真不假。>
这搞钱,都搞到武学生的头上了。>
自己面前这最好的四菜一汤,顶了天也就一百文的本钱而已,但那酒楼一顿饭,居然可以花上几十贯,啧啧!>
听杨万富的口气,去那里消费的人只怕还真不少。>
说句实话,到了江宁之后,甘泉发现,这里的官员,与当初东京的官员当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走了几个衙门,很少看到有人慢条斯理的,说话办事都好像后头有人拿着鞭子赶着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不单是吏员们如此,官员们也是一样。>
就好像眼前的兵部左侍郎杨万富,已经是四品官了,但吃起饭来,却丝毫没有官员的模样,呼呼啦啦转眼之间便把面前的四菜一汤扫荡得干干净净,然后直接告诉甘泉,接下来他可以在燕子矶武校之中参观,游玩,而他呢,马上还有一样紧急公务要处理,所以就不能作陪了。>
说完了话,拱拱手,直接就跑了。>
甘泉当然也没有心思去游玩。>
他已经准备要回去了,但还有些事情没有办完。>
比方说小张太尉叮嘱的要带一些好的种子回去。>
过去在山上,自然不用考虑太多的农事,但现在有了根据地,农业为本,农事就必须当成大事来抓了。>
江宁这边对于培育稻、麦等优良种子的事情,即便是他们在秦岭之中也有耳闻,这件事情甚至还是小皇帝亲自主持的。>
所以甘泉还准备去司农寺带上一些种子回去,这件事是首辅萧诚应允了的,但他还得上门去摧促落实。>
有时候上头应了的事情,下头不见得会马上给你办理好。>
毕竟这样的事情,你再去麻烦萧诚,那就太过分了。>
不过张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会在司农寺里碰到小皇帝赵安。>
要说在江宁他最不愿意碰到的是谁呢?>
无疑就是赵安。>
赵安是荆王赵哲的儿子。>
赵哲在东京政变失败之后除了这个小儿子跟着王柱逃亡之外,剩下的人,全都死光了。>
而赵哲失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张太尉带着数千麾下死守宫城,硬生生地挡住了赵哲部众的攻击,一直拖到了老张太尉归来。>
老张太尉归来之后迅速调集了上四军,使得赵哲的兵变彻底失败。>
如果不是老张小张两位太尉,说不定赵哲当初还真就成功了。>
小张太尉过去一直不肯表态承认江宁新宋,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穿着草鞋,卷着裤腿,挽着袖子,手里还拿着一把青藤子的小皇帝看着叉手立在田边的甘泉,眼中闪过了一些难以言说的神色,脸色也是变幻了好几次。>
东京事变,荆王出事的那时候,他还是个二岁的小娃娃,自然是不懂事也不记事的。>
但当年的事情,萧诚也一点儿没有瞒他。>
你要说不怨不恨,那也不可能。>
但你要真说怨真说恨,又不知从何说起。>
从大道理上面讲,小张老张两位太尉还真是一点儿也没有做错。>
反而是自己的父王,当年的事情,的的确确就是造反。>
“你跟小张太尉说,当年的事情,朕一点儿也没有怪他,他们父子两人并没有做错!”小皇帝的语气有些萧瑟,“张老太尉殁于国事,小张太尉又在秦岭之中坚持了这么些年,他们都是忠臣,能臣,接下来朕希望小张太尉能一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首辅的好帮手,让咱们大宋能在与辽国的对峙之中获得胜利。”>
“末将一定将官家的话转述给太尉!”甘泉恭声道。>
“你来司农寺干什么?”>
“小张太尉希望我能带一些好种子回去。”甘泉道:“如今我们驻军于京兆府,小张太尉希望我们不但能自济自足,也能让京兆府的百姓们能吃得饱,穿得暖。”>
“有这个心思就是极好的。”小皇帝道:“稻、麦的种子多得是,吴博士,便是这红薯的苗子,也可以让他带回去一些。今年春耕已过,稻麦已经过了季节,但这红薯却还能栽种,几个月后,总也有些收成,到了明年,他们便也可以大规模地种植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抚宋 最新章节第六百八十章 意外收获,网址:https://www.xddxs.org/262/26269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