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枭雄之相(1/2)

作品:《三国之风云汉末

这时曹操听说何进和灵帝去世,大为震惊,一口咬定就是十常侍干的,打算联合袁术冲进宫杀掉十常侍。

现在正在袁府和袁术商量计划。

“公路兄,进宫前小弟曾见过大将军。大将军说是陛下召见,邀请他去赏花。当时小弟就劝过大将军,很可能是十常侍的阴谋,可大将军并不在意,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

袁术道:“孟德兄,现在太子已经登基,十常侍仍然是陛下的亲信。现在真相未明,即便真是十常侍做的,你我又能做什么?”

曹操见袁术打退堂鼓,心中不免鄙夷。

“公路兄,你我两家世受汉禄,如今十常侍杀死大将军,新帝又受蛊惑,当是我等报效国家之时。当聚集有志之士,冲进宫内,诛杀十常侍。”

袁术大惊,看了看周围,见没有人,道:“孟德,说这些话是要杀头的。现在陛下已经登基,你我现在冲进宫内,那不是谋反吗?到时候陛下杀的不是十常侍,而是我们啊,袁曹两家也会遭受灭顶之灾。”

曹操也考虑了这些,但还是决定这么做。

曹操认为何进请董卓进京诛杀十常侍的事情搞得人尽皆知,众大臣也肯定是认为杀何进的凶手是十常侍。至于灵帝的死,曹操也不敢妄下定论。

所以曹操才敢冲进宫内诛杀十常侍。即便没有何进这件事情,众大臣也都希望十常侍死。

现在估计刘辩也听说了何进要请董卓进京的事情。刘辩肯定不会愿意让董卓入京,但也不会愿意让十常侍这么嚣张下去。

曹操就是想通了这一点,才敢联合袁术赌这一把。

曹操道:“公路兄,现在别说是朝廷之上,就是天下百姓,谁不希望十常侍死?若你我成事,陛下即便怪罪下来,也有百姓为你我求情。”

无论成不成,这是让自己名声大振、名流千古的机会。

袁术被曹操说的有些心动,心想:“若我和曹阿瞒做成这件事,可为日后霸业收揽民心,可如果不成,那我就会死在十常侍手里。”

在袁术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到自己那庶出的兄长,袁绍。想让他帮自己出主意。

这时袁术才发现自己已经依赖这个大哥了。

袁术思索了一下,道:“孟德,可否等我兄长回来,咱们一起商量。”

曹操见袁术退了一步,打算栽加把劲,道:“此事不能耽搁。本初兄去劝董卓进京,若等他回来,一切都晚了。”

袁术没有曹操那么大的魄力,即便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失败也不一定会死,但就是不敢下这个决心。

袁术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话,道:“孟德手里有多少人马,若冲进宫可是有禁卫军来围杀咱们啊。”

曹操要不是没有合作的人选,绝对不会在这里和袁术耗着。

曹操耐着性子道:“公路啊,怎么还担心这个。十常侍所依赖者乃是先帝,如今先帝驾崩,唯一的靠山也不在了。小弟不才,在来袁府之前,已经拜访过禁卫军首领,他已经答应助我等一臂之力。”

其实曹操并没有拜访禁卫军首领,这么说只是为了让袁术答应,之后再集合人马。

袁术听曹操已经将禁卫军拉过来,顿时放心不少。

袁术现在心中有万丈豪情,打算干这一票,道:“孟德,何时行动?”

曹操见袁术同意,大喜过望,道:“事不宜迟,今夜子时行动。咱们提前半个时辰在皇宫外一里处会合。”

其实曹操非要拉上袁术是因为他一个人也不敢干,这种事情是要诛九族的。有袁家的人参与,即便失败,也会有很多人为他们求情。

刘辩下早朝后,把王允和张让留了下来。

刘辩坐在龙椅上,望着下面的两人。

“两位皆是大汉忠臣,对大将军遇刺和先帝驾崩有什么看法?”

王允道:“陛下,大将军的尸体是张让大人发现的。先帝驾崩,最先发现的还是他。老臣斗胆请问张让大人,为什么第一个发现尸体的总是你?”

王允就是认为是张让做的,所以才把矛头指向他。

刘辩也很讨厌十常侍,从小就有很多人对他和刘协两人说十常侍的坏话,说多了自然就记住了。而且登基为帝之后,发现大臣们也都讨厌十常侍,就让刘辩更加讨厌他们。

刘辩今日把王允和张让都留下来,是因为信任王允。至于张让是内宫的太监头,案子是发生在宫里的,张让又是最先发现尸体的。

张让面对王允的质问,面不改色,道:“司徒大人,下官发现大将军的尸体纯属偶然。就是在发现尸体后才想立刻禀告先帝,结果却发现先帝……唉!”

张让越说越伤心,连眼泪都掉下来了。

王允见张让流眼泪,闷哼一声,转过头去。

刘辩道:“这次朕是亲自查案,只是朕尚且年幼,还需要两位爱卿多多支持。”

两人一起道:“臣遵旨。”

刘辩道:“张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风云汉末 最新章节第四十七章 枭雄之相,网址:https://www.xddxs.org/224/2248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