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五二章 随本将出征(1/2)

作者:戍边铭东
号炮声响,火铳兵们鱼贯而出营,快速的列成纵队。

行军小鼓轻快的敲击着,五百名火铳兵踏着鼓点,默默向前而行。

在他们最前方,李征没有如同其他明军将领那般,骑着战马代步,而是老老实实牵马而行,为全军作出表率。

没有喧哗,没有报怨,更没有各级将校大骂训斥,整个队伍井然有序,效率极高。

在他们后边,千多夫子军或赶着牛马车,或人拉,三百多辆大车满载着粮草辎重,随着军队快速前行。

不同于一般明军临时征集夫子,强拉壮丁的现象。潞州军的夫子军都是经过培训的,而且是征募而来。

也就是说,李征用他们是需要给工钱的。而且这些人还是军队最好的预备队员,他们几乎都是佃户之中经历过军训的。

虽然操练的程度可能比不上正规军,但论起训练时长,已经比大部分明军官兵都要强的多了。

这些受过专门训练,知道各自位置的夫子军,效率要远远强过那些被强拉来,又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上手的壮丁,他们已经有了些后世工兵营的稚形了。

望着李征带着的人马渐渐远去,立于城墙之上的谢文举,目光中却是多了几分希望,但眼底深处,却更是多了几分警惕。

军队上下令行禁止,井然有序,只看那坚定的步伐,就知道个个都是敢战之士。

尤其是那无需皮鞭招呼便动作麻利,效率惊人的夫子军,更是令谢文举惊讶,委实是生平仅见。

这种强军,大明已经数十年未见了。

这种强军,对于朝廷究竟是福是祸,却也犹未可知。

只是李征不同于别人,他在崇祯皇帝心中,可是十分的得宠。而且这两年多来,向来都是指哪打哪,乖巧听话的紧。

若是仅仅因为李征帐下人员疑似超编,就上密折,那后果委实难料。

谢文举并非如他表现出来的这般,对李征没有一丝防备。

事实上,李征在泽潞二州的一举一动,他都尽收入眼底。

这个武将跋扈,这个武将祸害地方缙绅,这个武将每次出战,都会赚的盆满钵满,这个武将极会收买官兵之心……

论起这上面的任何一条,只要皇帝愿意,都可以将李征收拾的生不如死。

但是这里的事情不仅当地文官弹劾过,就连地方上潜伏的锦衣卫也弹劾过,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谢文举这次当然不会再重蹈覆辙,也不打算在这种小毛病上揪住不放。

之前惊闻李征竟然办了书院,谢文举原本还想收集一下黑材料,在例行密折中稍稍提提,若是上面有兴趣,他就会穷追猛打一番。

只是这事结果却是让人啼笑皆非,李征这个书院办是办了,但教的东西却是让人无语。

好好的字,被改的面目全非也就算了,连商户之家的算学也能公然入了学堂,不,小学。

教的也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各种忠臣孝子的事迹。

最另类的便是教习骑射,弓马,刀枪课,这些课程几乎与文化课等同!

这种小学教出来的学生,他谢文举实在是想不出来有何用处,文不能考取功名,武又不伦不类。

当听说那里的孩子都是战死官兵遗孤之后,谢文举倒是想明白了。

敢情这是李征为了养活这些孩子而搞出来的一个噱头,这也是泽潞二州官场上的普遍看法,因而更没有人对这个学校看在眼中。

毕竟一个养闲汉的地方,别人有钱又愿意折腾,自己那么多事做什么?

因此这次与李征会面,谢文举对此也是根本提都未提。

不过李征虽然已经远去,但为了自己得到功劳获得向上爬的机会,谢文举却不会就这般在后面看着。

李征那三百车粮草辎重,看起来不少,但数千人马集于一块,最多也就大半个月就耗尽。

他可不想李征没有败在流寇手中,反而因粮草耗尽而失败。而且筹集粮草的过程,也是可以上下其手的好机会,当然不会这样无动于衷。

……

在谢文举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在泽州城中,拿到足够的粮草和回扣之时。

远在三百里外的高迎祥,也终于啃下了浮山县这块硬骨头。

浮山县的南门洞开,无数的流寇欢呼着,潮水一般的涌入城中。震天的杀喊声,顿时响彻云霄。

“闯王!城破了!”

一个亲兵指着远处城墙上猛的倒下去的明军红旗,欢喜的叫道。

立身于战场上一处搭建的高台上高迎祥,闻言并没有回应,似乎完全没有听到一般,沉默的望着不远处的浮山县。

以往这个时候,攻入城池的流寇军都开始四处放火了,但如今的他们并没有一人敢这么做,只是拼命的杀散已经为数不多的官军,更多的人则是逢房必破,开始搜刮粮食。

如今高闯营中,粮食的储备已经快要见底了。

这并不是这段时间,人马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