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2/4)

作品:《五零重生日常

进去。

“就在这里登记签到。”工作人员给他们登记后,给了他们五个可以别在胸前的标牌,标牌中间夹着“桓省农具展览会工作人员”的卡纸,上面盖着大红印章,之后就可以凭着这个出入展会了。

“你们桓省的展区在东六区,你们是……铁原专区……兴化县……找到了,东六区509号。”工作人员把印着注意事项和展区区域图的说明书交给梅金英,“展区规定这上面都有,请你们务必注意。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可以提前联系。”

五个人按照区域图的指示,向着东六区的方向走去。

场地很大,但是也很简陋。

有的展区已经有不少人在忙碌。

“他们好像是要搭一个台子。”田秀媛二十出头,个子高高的,打扮也很讲究,长得挺白,就是牙齿不太好看,所以不太喜欢说话。但是看着附近展区里的动静,她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因为和周围的展区一比,这个展区的动作特别大。

他们架起了一个巨大的红色帐篷,帐篷外面画着巨大的宣传画:金黄色的麦浪背景中,农民用雪白的毛巾擦着脸上的汗水,却掩盖不住脸上的幸福;绿色的原野里,农民使用新式农具耕作,穿着粉色裙子的小姑娘奔跑着,伸手拥抱太阳,妇女回头看她,笑得灿烂。

帐篷上方是白色的大字:恒省诸市展区——“难怪了,是诸市呀。”艾中华塌下了肩膀。

诸市就是桓省的省会,又有钱,又有人,整个城市经济水平在全国都数得着,能有这样的手笔一点儿也不奇怪。

梅金英严肃地说:“不要看别人,就看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我们的成功。”

听见她的话,帐篷门口正在说话的两个人转过头看他们。看见他们的衣着,两人脸上就带上了一点儿嘲讽。

穿得土里土气,还背着包袱,提着旧提包,一看就知道是从下面的县城农村来的。

“农民同志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一个年轻人轻佻地抖了抖腿,目光从田秀媛脸上掠过,停留在姚软枝脸上。别说,人家说山窝里飞出金凤凰,还真是有点道理的。

温俊海沉着脸往前走了两步,挡住了他的视线。

梅金英就当没看见,带队往前走,绕过了几个展区,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地盘。

地面上撒着白色粉末,把509号的展区划了出来。姚软枝估计这应该有四十个平方。

梅金英把这次兴化县的展品名单拿了出来给大家看。

“玉米脱粒机,改良耧车,改良耙,钉齿耙,轻便步犁,改良水车。”一共六件,不过梅金英知道,这些展品里,只有前两个才有一些价值,后面那些都是皮毛的改善。但是没办法,这是政治任务,每个县都要参加。

能不能做好是水平问题,是不是认真准备则是态度问题。

要是没有姚家兄妹的出现,就这后面四件样品,兴化县照样也要认真来走一趟。比不上别人,学习经验也是好的。

这也是桓省响应中央号召举办这次农具展览会的主要原因。和三个直辖市以及一些条件得天得厚的地区相比,桓省整体条件都不是太好,但是正因如此,才要勇敢面对难题,积极解决问题。

“1949年11月,天津市工业展览会,就展出了很多仿制苏联的新式农具,之后不久,东北人民政府也举办了农具展览,展出了一批我国自己改良的农具和从苏联引进的十三种新式农具。一号首长和国家领导都非常重视农具改良工作,一号首长还亲自去沈阳观看了农具展。”

“去年夏天,东北运送的三十二件农具和华北农业机械厂选送的二十一件农具,都被送到中nan海展示。各部位领导都去参观了这些农具,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都认为应当重视农具的改良和发展工作。”

“所以我们这次来参加这次展览会,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梅金英站在509号展区的空地上,神色郑重地给这些团员讲述这次前来的意义,“我们可能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但是我们可以向其他兄弟地区学习他们的经验。只要能够学到一些经验,让咱们兴化县的农具水平提高,让农民兄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我们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

“不要盯着别人的成功,而是要去寻找别人成功的原因。”

四个人都表示接受领导的教育。

梅金英给大家分配任务:“艾中华同志,你负责跟县里联络,随时注意咱们的样品制作进度,以及运输进度。确保样品能够准时运送到展区。”

“小温,你负责展区的安全工作,务必保证展览会期间,展品和展区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田秀媛同志,你负责拟写的样品说明写好了没有?”

被梅金英锐利的目光盯着,田秀媛的脸色有点不好看:“快写完了,就差一点。”

“今天晚上必须拿给我看。”梅金英不容商量地命令,“我已经给了你很长时间了,马上展览会就要召开了,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零重生日常 最新章节设计,网址:https://www.xddxs.org/219/2196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