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iwatch和星球一号(2/3)

作品:《重生2002之纳米人生

功能。”

“而世界的第一款智能手表可以追溯到40年代的时候,大家可以看看大屏幕。”翁展傅说完,大屏幕的画面就变了,最上面的一行字写着“智能手表的历史”几个字。

“1940年,第一款可计算手表诞生,他的牛逼之处在于,这竟然是机械手表做运算。1972年,知名土豪汉密尔顿的ulsar第一次发明了电子表,这个表盘很像我大学时期见过的卡西欧计算器手表的土豪金版本。1985年,爱普生,没错,做打印机的那个大家伙,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可以运行应用程序的平台型手表,基于ilog 80系统,它可以通过配件加载不同的应用程序。1998年精工推出的uuter智能表,具备16位3.6z 、128 和2存储空间,可加载任何针对该平台编写的程序,算是现代智能手表的真正雏形。”

“可以看出,这些早期的智能手表功能比较单一,后来随着操作系统的兴起和发展,智能手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纪元,不仅仅依赖硬件,而且需要操作系统来扩展手表的功能。下面我们来看看早期都有哪些智能手表操作系统。”

“2000年,推出了世界上首款inux智能手表!它被很多人认为是智能硬件的开端,不过在当时,人们正争辩手机对手表的替代性,这一举动无疑让人觉得滑稽可笑——难道蓝色巨人就想这样拯救一个濒危的行业吗?不过时间荏苒,我相信这个举动一点也不可笑,因为智能手表的潮流即将到来。”

“这款手表原始版本仅仅有6个小时的续航时间,后来改进版延长为了12个小时。它拥有8的内存,运行inux2.2系统。该装置后来增加了感应加速度、震动机制与指纹传感器。”

“后来又与西铁城钟表有限公司合伙打造“ad”。ad1.5版有着320 x 240分辨率,且运行inux 2.4系统。它还具有日历程序、蓝牙、8的暂存空间与16的闪存空间。西铁城把市场瞄向了学生和商人,并把该手表的零售价定为399美元。然而在2001至2002年的某个时间,该项目被终止了。”

“这是早期带有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当时的硬件昂贵,配置和现在不能比,硬件配置在当时还是不错的,linux 2.4系统的加入使得这款手表像一个手腕上的电脑设备,当时linux正在发展期,对娱乐软件的支持不是很好,使得手表的可玩性非常低,但是这种创新还是值得学习的。”

翁展傅话一说完,后面的黑色大屏幕就大大的打上了两个字,“然而”!

“然而,这些产品在创新性上是有的,只是他们都遭受了同样的命运,销量不佳而停产。”

“那为什么夏梦要做这样的产品呢?有一句话说得很,天才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夏梦相信在参考了前面探路者的教训以及考察了目前手表市场的环境后,得出得一个结论,那就是一款智能手表想要获得成功,其内在的功能和外在都要酷才行,也就是说智能手表首先要具有时尚性,然后再探索其功能。而夏梦电子的智能手表-iatch经过了大师级的设计,绝对拥有最酷的外形!“翁展傅说完,屏幕上跳出了iatch的图案,以及一些详细的信息。

现场的人不禁叫了起来,这款手表和之前的许多的智能手表在外观上截然不同。

外观方面,icatch包装采用黑色设计,在配色上也非常简约。表盘的设计上采用了360度纯圆屏幕,表盘采用分辨率为400*400的1.4英寸圆形最新一代墨水屏屏幕,像素密度为286i,搭配1.5英寸防划玻璃,占比达到72.3%,而屏幕半反半透的设计也更适宜人眼,表带方面则提供316不锈钢或者皮革两种供用户选择。

“大家说,时尚不?精致不?”翁展傅忽然问道。

“时尚,精致!”台下有许多观众喊道。

“对于iatch的外观,我们是绝对有信心,因为我们的审美其实和大众一样,简约就是一种极致的美!”

“除了外观,我们也对iatch的内在硬件充满信心!在此,容我介绍另一款产品,夏梦电子采用了-指令集设计的代号为‘星球一号’的芯片,它不是大家传统印象中的c或者手机芯片,而是主攻智能穿戴等领域的芯片,也是全球第一款这类型的芯片,也是国内拥有自主架构架以及开源指令集的芯片!”翁展傅话一说完,全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人甚至站了起来。

中国的造芯梦始于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与方舟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了方舟1号;邓中翰在中关村点亮国内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在北京海淀区中科院计算机所旁的一栋小白楼,学院派“龙芯”课题组正式成立,崇尚毛泽东思想的胡伟武,带着师生要做出独立于intel(微软+英特尔)之外的技术体系;海归派博士武平、陈大同等人?创立展讯通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2002之纳米人生 最新章节第六章 iwatch和星球一号,网址:https://www.xddxs.org/198/19838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