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8章(2/3)
作品:《红色莫斯科》郊外的别墅度假,同时在屋子前面的空地开荒,然后把土豆、玉米、西红柿、胡萝卜和圆白菜的种子撒下去,浇两次水之后,就不闻不问,只需要等到九月初去收获就可以了。”>
“嗯,这件事我知道。”朱可夫等索科夫说完之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觉得莫斯科居民的这种种植方式,就适合在乌克兰地区推广吗?还有,这些撒下去就不管的农作物,它们每年的产量是多少,你知道吗?”>
索科夫后世曾经与一些到俄罗斯种地的人打过交道,从他们听说了不少的事情。比如说,俄罗斯人和华夏人在同一个地区种下的蔬菜,到了收获的季节,产量有着天壤之别。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人以为是种子的问题,但他们找华夏人要了蔬菜的种植,还是按照他们原来的方式进行种植,到季节收获时,产量依旧低得让人无语。>
出现这种情况的真实原因,是俄罗斯人太懒了。他们把种子种下之后,基本就是不闻不问,而华夏人则每天待在地里辛勤劳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了收获季节,谁能获得更好的收成,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此刻听到朱可夫问自己的问题,索科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虽然去过乌克兰,但却是在那里指挥作战,每天只需要考虑如何打败敌人就行。但如今战争已经结束,要考虑的问题,不再是如何打败敌人,而是该怎么尽快重建城市,怎么让工厂企业复工,怎么让荒废了几年的土地重新产出粮食。>
“我想你肯定不知道吧。”朱可夫见索科夫不说话,便继续批评他说:“在打仗方面,你的确很有一套。但搞农业生产不是打仗,若是把打仗的那一套,用在农业生产上,是会出问题的。”>
索科夫感到有些凌乱,心说自己只是建议多种植耐旱的土豆和玉米,防止今年夏天可能出现的大饥荒,你怎么给我扯到打仗了?不过朱可夫说话,他不敢反驳,只能静静地聆听对方的教诲。>
朱可夫说了一阵后,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接着说道:“米沙,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元帅同志,请您听我狡辩,不对,是听我解释。”索科夫好不容易等到一个让自己说话的计划,连忙说道:“我有一种预感,乌克兰在今年夏天可能会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会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甚至是绝收,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免得到时出现严重的情况。”>
“你说到了严重的情况。”朱可夫望着索科夫问道:“那你说说,会有什么样严重的情况。”>
索科夫迟疑了片刻,觉得朱可夫应该是自己可以信任的人,便果断地说:“我觉得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饥荒,类似于1932~1933年那样严重的饥荒。”>
“米沙,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朱可夫听后,满脸怒气地说:“你的这种假设如果被内务部的人听到,今晚就会有人把你送进卢比扬卡的牢房,让你在里面好好地反省一下。”>
“我知道,元帅同志。”索科夫点了一下头,认可了朱可夫的这种说法:“但我却不能明知道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却选择沉默不语,这样我的良心会过不去的。”>
“米沙,像1932~1933年那样的饥荒,不会再发生了,永远不会再发生了。”朱可夫自信地说道:“就算乌克兰在今年夏天会遭受严重的旱灾,导致大面积的农作物减产,但依旧不会出现你所说的饥荒。因为乌克兰的粮仓里,存储有足够数量的粮食,可以帮着老百姓渡过饥荒。”>
“元帅同志,您所说的是通常情况,但假如发生意外呢?”>
“意外,什么意外?”朱可夫反问道。>
“你也知道,自从战争结束之后,多了几个被我们所保护的国家。”索科夫解释说:“他们在这次的战争中,同样付出了巨大代价,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异常艰难。我想上级领导在了解到他们的困难之后,没准会主动向他们提供包括粮食在内的物资援助。>
您也知道,乌克兰是我们国家的粮仓。假如要向那些受保护的国家提供粮食,首选的征粮地点,肯定是乌克兰。如果是正常年份,还无所谓,但要是他们真的遭遇了旱灾,自己的粮食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再征收大量的粮食,后果就将会非常严重。”>
“这件事情,我曾经和赫鲁晓夫同志讨论过。”朱可夫说道:“他告诉我,假如今年夏天的乌克兰,遭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旱灾,那么到了征收粮食的季节,上级肯定会酌情减免一定额度。你说说,征收的额度降低后,还会发生你所担心的饥荒吗?”>
索科夫记得非常清楚,1946年向乌克兰征收的四亿普特的粮食,都是史达林考虑到乌克兰刚结束战争不久,粮食产量严重减少的情况后,所制定的征收标准。就是这四亿普特的粮食,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饥荒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元帅同志,请您相信我。”索科夫见朱可夫根本不相信自己,不免有些急了:“我如今担心的是,今年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色莫斯科 最新章节第2608章,网址:https://www.xddxs.org/158/158665/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