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章 第八十五章 夏末血宴(1/2)

作者:黯痕生
张继兴收到消息的时候,望舒已经出生快七八天了。张继兴很高兴,让沈默去淮阴备好一份礼物,然后直接发往建康。

淮阴如今商贾云集,已经成为淮左一大都会,只要有钱,你可以买到南来北往的各种东西。淮阴市面上的北方货物,主要来自于陈郡项县的边荒集。

那边的商人把货物装上船,然后沿着颖水南下,在寿阳进入淮河,再东下到达淮阴。不是很值钱的货物会在淮阴的市场上直接兜售,价值高的会一直沿着江淮运河,销往江南,卖给那里的士族高门。

这样的行为,在燕国境内是不合法的,但是自从燕国南境大饥以来,他们就指望着这些商人能从淮南买来粮食,因此对走私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王镇恶素来有贪鄙的恶名,他在寿阳颖水入淮处设置税卡,南来北往的船只只要不是空船都要交税。

赋税部的人和王镇恶对这个关卡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一直闹到张大雍面前。最后张大雍判定王镇恶上交所有税款,把关卡交给赋税部,但同时每年拿出几成税款拨给王镇恶。

除了此处作为边境关卡外,由于在颖水、淮水、江淮运河中形势的小船过不了长江。想把货物卖到江南的商人,不得不在广陵转换大船,亦要交一笔转运钱。

稻米在淮阴的售价比在别处高五成,能卖到三贯一石,而同样的稻米运回燕国怎能卖到五六贯一石,足以使很多商人趋之若鹜了。不过淮阴市面上所有谷物的出售必须由官营部经手,他们会控制谷物流入燕国的数量,保证获利但不至于壮大敌人。当然,这些和张继兴关系都不大,因为他不在航线上。

张继兴的直接竞争对手,是驻守在蕲县的谯郡南部都尉。谯郡是一块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土地,为了便于防御边境,燕国在蕲县设置了谯郡南部都尉。

谯郡南部都尉荆杰不力(音译)乃是并州杂胡出身,为人心高气傲,轻视年轻的张继兴。认为慕容绍年初的失败是因为异想天开,张继兴能赢是因为运气太好。

他觉得张继兴要想以五千兵力守住四县之地,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他坐拥半郡之地,直属兵力就有七千多人。

荆杰不力同样在为举高不下的粮价而困扰着,燕国的军需供应没有晋国那么发达,都是叫将领就地自取,最多补贴点钱。近年来燕国在并州和拓跋部的战事吃紧,无暇南顾,连补贴都没有了。

荆杰不力等胡人不通农事,想不出什么提高产量的法子,缺少粮食了,第一反应就是去抢。荆杰不力迟迟不曾犯边,就是想把张继兴当成待宰的肥羊,想趁着水稻即将成熟的时候,出战劫掠一波。

张继兴对于荆杰不力的打算可谓是心知肚明。名为十二元辰的秘密组织已经具备了雏形,开始向燕国境内渗透。别说是谯郡南部了,就是地位比这重要得多的彭城都有十二元辰的密谍活动。

张继兴了解到,谯郡南部的诸县为大大小小的胡帅所占据。荆杰不力只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股。当前张继兴的外祖父苻坚重用汉人,压制部落豪强。当苻秦崩溃之后,慕容垂、姚苌等人联络旧族和各部豪强,纷纷起事。待到稳定之后,自然是对各部豪强分封行赏。

荆杰不力所在的部落乃是匈奴别种,号为荆部。荆杰不力七千余人中的骑兵构成并不高,大量的骑兵已经被燕国强征往并州与鲜卑拓跋部作战。谯郡水网密布,也不是养马之地,而且荆杰不力的部民贫富也有差距。谯郡粮价高,部民吃不上饭,陶弘毅等人又高价求购马匹,这些部民就把马匹卖掉,荆杰不力屡禁不止。

荆杰不力只保留不到六百名主力骑兵,和张继兴的五百余骑数量相差仿佛。但荆杰不力只是一个占据一县之地的胡帅,缺乏雄厚的财力支持,骑兵仅为以骑射为主的轻骑兵。而张继兴是张大雍的世子,有雄厚的财力支撑,双方一开始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张继兴的骑营则是晋国的第一只具装重骑兵。军士乃是由良家子精挑细选而来,体格健壮,素质极高,又不乏名师指点。提起名师,不得不感慨一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穆天养擅长骑射,却不是很精通重骑兵作战。而当年前凉政权有一只赫赫有名的具装甲骑,号为“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前凉亡于内斗,凉州大马的部分成员,跟着张天锡父子颠沛流离。就是张大雍养着的那群旧部。

他们感念张大雍的恩义,听闻少主要组建具装甲骑,不顾年老体残北上相助。一来要报张家三代供养之恩,二来想使“凉州大马”之名横行天下。

马匹则要感谢慕容绍的赞助,都是些来自北地的好马。神工部开发的新式钢甲,率先列装到了张继兴部,在减少马匹负重的同时,还具有不俗的防护能力。

荆杰不力做梦都想不到张继兴会手上有一只重骑兵,依旧做着手下轻骑来去如风,打得张继兴疲于奔命,自己好放肆劫掠一番、满载而归的美梦。

刨除这只具装甲骑,张继兴手下的人本来就不止明面上的五千人。从吴宁县,到高平,再到僮县,张继兴组织民兵已经成为了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