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5章 商超、回国(1/2)

作者:二将
郭鸿发能不能拍出大片来,周家栋其实并不关心。

但是郭鸿发是他引荐给老板的人,如果他拿着一个亿拍出一坨屎来,到时候自己的能力也会受到老板的质疑,他决不允许那样的情况发生。

周家栋目送郭鸿发离开后,随后看到电脑屏幕右下角邮件消息在闪动。

周家栋点开邮件,是一个国际银行掮客发来的消息。

“香港寰亚银行,净资产65.77亿港元……”

就在周家栋忙着收购银行的时候,另外一边的唐安琪也在忙着并购百事美连锁超市。

等并购完成之后,泡泡百货商贸对百事美旗下的三十多家大型超市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装修。

就是拆除了一些老旧的硬件设施,还有把广告牌之类的更换一下新的。

二十多天后,百事美(香江)七家店铺便率先重新开业了。

开业后的百事美,走的依然是国内质优价廉的路线,很多商品都是来自国内的。

众所周知,国内商家一向秉承着把最差的东西留给自己人,把最好的东西出口给国际友人的“优良作风”,因此这些从国内的进口的商品,质量标准上比起国内来要提高了很多。

而由于香江税率原因,这些质量最好的商品,价格比起国内来却要低了许多。

另外就是百事美的商品品种上面要比泡泡百货商场要丰富一些,这是原来的渠道,唐安琪也没有进行改变。

唯一变化的就是价格,比起原来要更加的便宜,已经无限接近成本价了。

百事美的管理层看到公司的定价标签后,一个个都是无语至极。

百事美超市的地址都选择在了繁华地段,房租是非常昂贵的,另外现在人员工资也非常昂贵,这么低的利润根本就赚不了什么钱,甚至搞不好还要亏本。

很多人都搞不懂,老板到底在想什么?

促销打折?

可是这样根本没有什么用啊,回头价格恢复正常后客人该不买还是不买。

不过不管百事美的高层管理怎么想,百事美还是按照国内泡泡百货商场的模式开业了。

因为价格低廉,所以开业倒是吸引了很多的顾客光临。

捡便宜的心理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所以第一天开业,七家店铺总销售额便达到了2100万港币。

第二天1890万港币。

第三天1720万港币。

接下来香江七家大型连锁超市,每天维持在1500~1700万左右。

这个日销售额对于香江零售业来说,其实还是不错的,一年保守估计有50亿的销售额。

零售的净利润,也就是除掉房租水电人工等等,大概在8%~10%左右,考虑到香江房租比较贵,按照最低数8%来计算。

五十亿,一年纯利润大概为4亿左右。

可惜,百事美之所以能维持如此高的销售额,靠的是底价销售,利润十分的低,低到一个谁来做都会破产的地步。

很多人都以为,百事美要不了多久就会破产倒闭,走上卖身的地步。

然而百事美就这么在香江无数大型百货超市、商场的夹击下,顽强的生存着,并且生意越来越好,而且还陆续开了多家分店。

一些开始不当回事,但是后来生意受到严重影响的大型商超,起诉百事美不正当竞争。

结果自然是败诉。

百事美的商品既没有低于成本价销售,也没有低于香江法律规定的市场价20%,自然不构成犯法。

然后大家继续对峙,香江那些大型商超联合起来对抗百事美,通过降价促销的手段,想把百事美给挤兑死。

结果不用说了。

百事美依然顽强不屈的生存着,倒是那些大型超市自己先受不了了,然后又恢复原本的价格。

这样一降一涨,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就好比一家超市百事可乐一直都是两块五,突然有天提价到三块钱了,顾客肯定会非常不爽,然后有可能会因为这涨价的5毛钱,再也不到那家超市买东西了。

表面上看起来是5毛钱的事情,但实际上账却不是这么算的。

顾客心里会想,一瓶可乐你都涨价5毛钱,别的东西肯定涨的更多。

商品降价好降,但是涨价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那些本来想着把百事美挤兑死的商超,最后自己生意却一落千丈。

然后百事美顺势收购,继续做大做强。

仅仅三年后就成为了香江最大的连锁百货超市。

同时在宝岛、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日苯、翰国,都有着非常大的知名度。

而在此期间,百事美一直面临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反不正当竞争的调查,诉讼也一直在持续当中。

但是除了不要脸的翰国,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司法公正,导致百事美被罚款30亿韩元外,其他无一败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