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九章 狂欢 4(1/3)

作者:美好时代
抛球?

看见几个绿色的圆球在空中飞舞,吕岩乐了。

不想在这里看见这个熟悉的杂技表演项目。

其实抛球是吕岩在前世大中国的称呼,在大明这里叫飞丸。

来到大明之后,爱看书的吕岩还真看过一些关于民间百戏的资料。

飞丸是中国古代杂技的传统项目之一。这一点在《列子》、《庄子》上均有记载。

顾名思义,飞丸者;人在地上扔,球在天上飞的杂技表演。

但是这项从战国开始就已经流行的杂技无论是在大中国还是在大明都开始颓废,在各大表演节目上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

吕岩小时候有段时间非常喜爱看一个关于杂技表演的节目,叫做《百戏人生》。

每天一到放学,吕岩就会跑到电视机前收看这个节目。吃晚饭也不忘捧个碗坐在电视机前。

其中关于抛球的节目让吕岩记忆深刻。

可惜后来,关于表演抛球的节目在电视台上很少见到。

原因就一个,抛球太难。它太难表演好!

抛球的难不在于它有多复杂,也不在于它的高难度,而是简单。只是一个人拿着球抛着玩能不简单。

因为简单,所以难。现在的人在这项传统绝技上是很难玩出新意,玩出花。

像是一人飞三球、五球、七球。这些表演初看之时你会很佩服表演者的眼明手快。

越来越多的球在空中旋转飞舞,一双手在下面不断的抛起,收住。“这人太厉害了啊。”

但是看多了,也就那样。

除了扔球还能看啥?你能扔一百个吗?

“扔球,我也会。”一些看多了表演的观众心里会有这个想法,“这个不难嘛。”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一些自学成才的抛球高手。通过自己的锻炼扔三个球、扔五个。

吕岩小时候就有过拿乒乓球在空中扔着玩的历史。

两个、三个乒乓球,他也能玩的凑合,可以看。

这一小手绝活也让他在班级的元旦晚会上出了小小的风头。

因为没有花样、刺激感,抛球经历一段时间的风靡后消失在大中国的主流杂技视野中。

这一情况在大明也是差不多,甚至更惨。

大明七百年,国统不曾断绝,文化继承发展。关于民间百戏的娱乐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有传承、有文化、有底蕴,节目精彩的百戏数不胜数。在这次狂欢节上随处可见的杂技表演着就是力证之一。

所以,简单、又渐渐缺乏心创新的飞丸,亦在大明陷入低谷。

不想,这项被大明人渐渐冷落、消沉的杂技却在海外红火。

西汉时,在丝绸之路不仅给西方人带去了丝绸和瓷器,飞丸这一项杂技也进入了西方人的娱乐生活中。

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欧罗巴,在美利坚,如果一个马戏团里没有一两个会玩飞丸的,那这都不是一个合格的马戏团。

这些马戏团,在传统的飞丸项目上进行改进。

比如打扮成小丑的模样,或是骑在独轮车上,或是口中不时的说着笑话的同时表演着飞丸。

还有一些表演者走上了加难度的道路上。你不是说飞丸简单吗?

好,那么你看看这样还简单吗?

口中吐火演飞丸、

十二飞丸大循环、

双手缚绳,咫尺之间演飞丸。

这些还简单吗?

增加难度的飞丸表演重新在海外焕发了生机。

小叶子现在惊呼的飞丸表演就包括两种模式。

小叶子现在看的飞丸表演就是由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的外国人表演的。

不得不说,这些脸上涂上油彩扮成小丑的杂技表演着真的很有本事。虽然他们的大明话说的并不流畅,还有很重的粤语口音。但是他们把周围的小孩子逗得哈哈大笑。

另一边时不时嘴里喷着火的飞丸表演着更是让孩子们惊呼。睁大了眼睛,看的一跳一跳的。

当然他们摆放在地方上的高礼帽里面装满了钱币。

······

开心的事情做的时候总是不觉得累。

这不,小叶子再一次在前面欢快的跑动着,三步一回头,时不时的银铃般的笑声中传出“爸爸快来抓我啊~爸爸快追啊~”的叫声。

“爸爸快来,爸爸。哇~”

小叶子又在前面一惊一乍的,不用想,她肯定是又看到了让她感觉神奇的表演了。

吕岩想,小叶子这头几年发出的惊呼声应该没有这两天多。

她也不怕嗓子受不了。也不知道小孩子哪来的这么大的精力。

前方,果然有一大堆人围着。

看这地方,想必就是,六必看之一,”。

六必看,是由众多电视台选出来的一些精彩节目。有的是神秘,有的是难度高,有的是人气广,还有的是难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